图:在深圳疫情期间,香港深圳南湾南岭村同乡会义工支援核酸检测点。\受访者供图
一衣带水,两地情缘。近日,当深圳人因疫情被迫放慢脚步时,在深圳生活工作的港人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成立香港青年抗疫突击队逆行抗疫,港人联谊会和同乡会捐款捐物,在深圳“疫”线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第一次在深圳做义工的香港老师麦敬皓近日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香港青年抗疫突击队,在社区协助核酸检测工作。据悉,3月以来,新增香港注册志愿者189人,有84人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新增服务时长1092小时。今年以来,新增香港注册志愿者490人,有160人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新增服务时长2605小时。
自2020年2月以来,深圳已组建了1375支青年抗疫突击队。在这个大家庭中,香港青年抗疫突击队无疑是最年轻的一个,它成立于今年3月7日;但它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目前有50多人活跃在抗疫一线:运送生活物资、协助核酸采样、接听暖心热线……
在香港的时候,麦敬皓经常和家人一起做义工。3月13日,麦敬皓穿上防护服,在罗湖区万科深南广场维持核酸检测的秩序,这是他第一次在内地做义工。“从小父母就告诉我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在朋友那得到消息后,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香港青年抗疫突击队。”
去年8月1日,麦敬皓受聘于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任职音乐课老师。“如果没有疫情,我想每个周末都回到香港跟家人团聚,但疫情改变了一切。”麦敬皓一直希望疫情能够尽快结束,可以与家人团聚,一起畅游祖国大好河山。
父母是香港医护人员
提醒市民保持间距戴好口罩,协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扫码,耐心回答市民的每个问题,像其他义工一样,在深圳的核酸检测点帮忙的麦敬皓忙碌又充实。“我在香港的家人也是医护人员,他们在工作中要长时间穿戴防护服,现在当我穿上防护服之后,真正体会到他们工作的不容易。”
麦敬皓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名护士。目前,香港疫情形势严峻,麦敬皓每天都与父母在视频进行沟通。“最近我母亲的情绪比较低落,主要是看到不少长者被隔离后,病情恶化得很快,有些人不幸离世。”
虽然是第一次在内地做义工,麦敬皓却有深刻的感悟:内地的防疫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措施严谨,动作迅速。
“深港都是我的故乡”
“深圳和香港都是我的故乡,我对它们都非常熟悉。”从小在深圳长大的严国生在16岁时随父母一起到了香港。去年7月,严国生在深圳前海注册了公司,从事光生物安全光源研究。
除了忙于创业之外,严国生还注册了义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春节以来,深圳的疫情形势严峻,当严国生看到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后深受感动,主动请缨成为香港青年抗疫突击队的一员。至今严国生累计参加抗疫志愿者17次,共计76小时,此外他还发动十多名亲戚朋友参与其中,希望以此行动来感恩国家、感恩帮助过他的人,“因为在我的创业路上,国家和社会给予了太多的帮助。”
3月以来,深圳共有近7.2万人次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总人数逾2.5万人,全市抗疫热情高涨。严国生告诉记者,当志愿者招募名额一发布,瞬间被“抢空”,这让他格外感动。“在志愿者团队中,有一大批是‘90’后、‘00’后,这些人用行动证明深圳是一座大爱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