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智能战甲/碳纤外骨骼 高原钢铁侠

2022-05-23 04:24: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卫生员单兵外骨骼可将重量传导到地面(如右图白色箭嘴示),为佩戴的士兵减负。

  日前,“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演习在甘肃张掖举行,解放军、武警等协同作战,“鲲鹏”运-20、运-9医疗救护机等大型装备出动,助力救援人员搬运重物的机械外骨骼亦亮相演训场。解放军单兵装备近年快速迭代,除了新式突击步枪、智能终端、战术背心等外,使用了大量碳纤维材料的外骨骼也大范围列装,利用机械传动提升单兵体能,令士兵如同化身钢铁侠,即使女护士也可独自背起70公斤重的士兵,高效提升战斗力。\马浩亮(文)

  随着单兵装备日趋复杂,负重也在不断增加。强负荷会致使士兵身体肌肉疲劳,影响行军作战。单兵外骨骼便应运而生。单兵外骨骼可分为主动式动力外骨骼、被动式机械外骨骼两类。前者通过发动机、电池、气动装置、液压系统等协作,为士兵提供额外助力。但动力外骨骼结构复杂,价格高昂,在战场上一旦受到攻击受损,几乎就报废无法使用。且限于现有电池技术,续航里程有限,并受到天气等条件限制,尚难以实用化。

  陆续列装 应用广泛

  机械外骨骼是利用传动结构、有弹性储能环节配合人力驱动的非刚性连接装置,可承载操作者的大部分负重,从而节省体力,减轻疲劳。其无需电源,便于携带,易于维护,使用轻便,是当前军用外骨骼的主流。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军工央企,都研制了机械外骨骼系统,并陆续列装陆军相关集团军,驻守高原的西藏军区、新疆军区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广泛应用于野战作训、边防巡逻、后勤补给、医疗救护等不同岗位。

  不同兵种的外骨骼各有侧重。例如联勤保障部队的保管员,其对速度要求相对低,但对负重要求更高。搬运重达80公斤的武器箱,以往通常需要4人协作,而使用加装武器收发辅助系统的外骨骼,一名保管员可以轻松完成搬运。不仅提升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安全风险。

  卫生员专用的单兵外骨骼,具有贴合人体形状的杠杆和旋转装置及支撑系统,背部还有可供伤员乘坐的折叠小板櫈。穿戴外骨骼的女护士可独自背起70公斤重的士兵,并快速行进转移。

  无需电源 避免劳损

  单兵外骨骼较早在高原部队列装。高原地区地形险、风量大、气压低,部分哨所无论车辆、机械、无人机、牦牛都无法行进,唯有依靠官兵徒步运送物资。这些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氧气含量仅有平原地区的40%,且常常是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对官兵的体能消耗巨大。而使用了外骨骼,单兵即可轻松背负一个成年人体重的物资,避免脊椎、腰部和腿部损伤。机械外骨骼无需电源,不必担心因超低温引发电路故障问题。

  作为一线野战部队,陆军合成旅士兵穿戴外骨骼系统,可以灵活完成负重行走、奔跑、登山、重物搬运等以及持枪、匍匐行进、翻越坦克等战术动作,单兵负重25公斤的情况下仍可快速行走乃至小跑。为提高适应性,单兵外骨骼还使用了大量碳纤维材料,进一步减重,耐冲击、不易断裂,方便士兵快速行动。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