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食在广州/广府饮茶入非遗 传承岭南烟火气

2022-05-29 04:24: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广府点心制作工艺重点

  香港有“四大天王”,粤港澳大湾区人熟悉的早茶同样有“四大天王”:乾蒸醒胃,虾饺开胃,叉烧包管饱,甜点收尾,这充满仪式感的生活方式,正是早茶的魅力所在。广东日前公布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湾区人如数家珍的广府饮茶等12个项目被列入其中,“一盅两件”的生活方式,带着岭南地区独特的烟火气,承载更多文化底蕴,向外界展示大湾区既务实又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

  岭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当中以广府饮茶习俗市民参与度最高、影响最广泛。广东的早茶起源可以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清代“二厘馆”的“一盅两件”开始在广州地区流行,并逐渐辐射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和海外广府文化区,不仅催生出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泮溪酒家等老字号茶楼,还形成问位点茶、斟茶礼节、行“叩茶礼”、揭盖续水、点心单盖印等茶礼及习俗。如今不仅广府人喜欢“叹”早茶,世界各地市民对早茶的喜爱都已溢满餐桌。

  色香味俱全 名人亦倾倒

  麦兜说“大包整多两笼唔怕滞!”点出了早茶的核心,不在茶而在点心。对广州或香港的老一辈来说,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而是一笼笼热腾腾的点心,听着粤剧、看着报纸,在凤爪、烧卖、及第粥的香气中,邻里旧识相互问早,一家人其乐融融,构成一幅省港澳早晨的“浮世绘”,就连康有为、孙中山、鲁迅等近代名人都曾为之倾倒,留下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广府点心蒸煮煎炸、干湿兼具,据不完全统计种类超过2000个,直接让一顿早餐吃出满汉全席的即视感。与外来美食文化的融合,更让早茶大放异彩。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到广州北园茶楼,即席题诗“声味色香具备,得来真个费工夫。”如其所言,广府点心每一样工序都极讲究,既有色香味,又“抵食夹大件”,像极了当地人务实而讲究的生活态度。

  提炼粤点精粹 传播品鉴要点

  “叉烧包要三瓣的爆口,蛋挞要镜面、发光,虾饺皱褶以十二摺以上为佳。”白天鹅宾馆餐饮部点心厨房大厨、从事麵点烹製工作三十馀年的谭广燐每天清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试吃当天茶点,把控出品的味道,街坊一句“好地道,好好味!”就是对他多年坚持的认可。

  位于广州沙面的白天鹅宾馆,白鹅潭美景和卖相秀色可餐的点心相得益彰,让人食指大动;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店陶陶居升级之后,以花砖、满洲窗、鸟笼、阁楼、小桥复原旧西关的微缩立体景观,岭南味道和情怀满分。“早茶吃的是一种閒适慢生活的氛围,茶楼环境与咖啡厅相比更宽敞,选择更多,每个品种都分量适中,符合当下光盘的消费习惯,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都将继续流行。”广州美食专家劳毅波说,既有社交场景又有轻度礼仪,符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广府早茶习俗已变成全国民众都受捧的消遣方式。

  列入非遗名录之后,广府早茶的宣传也要与时俱进,劳毅波认为,无论是茶楼还是厨师应注重提炼粤点的制作精粹、传播品鉴要点,才能让更多人对广府早茶产生好感和共鸣,以美食为媒介传播大湾区文化。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