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英敛之借款一万 建洋楼迁新址
1906年初,《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接到“馆房转主”的通知之后,立即通过比利时教士雷鸣远向望海楼教堂借款一万元,租用“东京建物株式会社”的地皮,自建2层洋楼。同年9月5日迁到新址。该址为《大公报》的第二处馆址,地址为原日租界旭街与松岛街交口处,现和平路与哈密道交口处,四面鐘对面,门牌为和平路169号,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公报记者 张聪
武汉
张季鸾支援抗战 捐爱子周岁礼
《大公报》汉口版创刊后,除报道抗战形势,更是振臂一呼,号召各界为抗战筹款。据《人民政协报》,1938年7月7日上午9时,汉口三民路口举办盛大献金活动,曹谷冰代表《大公报》首登台,向筹款箱投入一张千元支票。王芸生代表张季鸾献上张的独子张士基周岁生日时亲友馈赠的金银首饰,引全场爆发一片掌声和欢呼。至12日活动结束,捐赠合计一百多万元。多年后,张士基表示:“父亲为我的礼物找到了一个最理想最难忘的存放之地。”\大公报记者 俞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