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风雨广九家国路──广九铁路111周年展》正在广州铁路博物馆展出。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它是人员物资运输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它是抢运战备物资的铁血之路;上世纪60年代开始,鲜活物资“定期、定班、定点”运送至香港,它是“港人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通车,带动粤港两地繁荣和发展。它,就是广九铁路。正在广州铁路博物馆展出的《风雨广九家国路││广九铁路111周年展》,以240多张历史图片、图表和历史文献,100余件文物实物,回顾广九铁路111年历史,重温百年风雨期间粤港守望相助携手并进的家国情怀。\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图、文)
广深港高铁还没有开通的时候,港商北上做生意、港人羊城揾食,广州市民赴港探亲、购物,一张张广九直通车票,承载了无数穗港市民的希望和快乐。在广州铁路博物馆,记者看到不同年代的广九铁路车票,早期车票隻有两指宽,后期则是大家熟悉的卡片大小,经常到香港出差的广州市民黎小姐看到“红磡站(九龙)─广州东站”的字样倍感亲切。
《广九季刊》 企业运作尽录
本次展览分铁路滥觞、策划维艰、一线双城、铁血之路、时代新篇、百年风物六部分,展出的文物包括红五星铁路帽徽、各个时期的广九铁路火车票、餐券、行车时刻表等。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中展出了众多报纸的原件及复印件,它们记载了广九铁路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其中一份光绪三十四年的《政治官报》原件,记载广九铁路的筹备过程,当中还有向皇帝上呈奏折的内容,非常珍贵。
现在的企业喜欢出版内部刊物,宣传企业文化、加深员工的凝聚力,其实以前的广九铁路也有自己的内刊,本次展览就首次展出两份抗战爆发前的《广九季刊》,里面详细记载企业内部运作、工作业绩等,可见当年广九铁路管理局的管理理念已非常先进,是极其现代化的企业。
展出大公报头版专题报道
展览中还有两份香港《大公报》的复印件,其中一份是1949年10月16日的《大公报》头版,记录的是广州解放、解放军切断广九铁路继续扫荡残敌;另一份则是去年6月25日香港《大公报》关于“三趟快车”的专题报道,显示在记录广九铁路发展史上,百年大报《大公报》也从未缺席。
诞生于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下积贫积弱的晚清时代的广九铁路,饱经沧桑。如果说报纸、文献记载的是广九铁路历尽战火兵燹、奋力救亡图存的国家大事,那么一张张老照片、一张张站台票、一本本纪念册、一份份时刻表,都让人联想起离别、团聚的情景,承载的则是小家的悲欢离合。记者在展厅里穿梭,看到这些别具意义的展品,觉得格外亲切和温馨。
广九铁路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建设,清宣统三年(1911年)全线贯通,分华段与英段两部分,华段从广州大沙头至深圳,由清政府向英国贷款150万英镑修建;英段从深圳至九龙,由英国修建。广九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铁路。这也是迄今第一个全面展示广九铁路历史的专题展览,主办方之一的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武林告诉记者,该展览在广九铁路全线贯通百年纪念前就开始策划,前后历经十馀年,如今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时推出,对于回溯广九铁路历史、见证香港和内地的血肉亲情有着特殊的意义。据透露,本次展览完成广州首展后,将继续沿着广九铁路线相关博物馆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