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深港携手沙头角合作区建千亿旅游城 2025年客流超千万

2022-08-24 04:25:13大公报 作者:郭若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8月23日,深圳市盐田区发布实施方案,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图为中英街俯瞰图。 受访者供图

  8月23日,深圳市盐田区发布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基础设施、空间载体、制度规则、文旅产业、商贸消费规划“五大工程”,提出30项重点工作,紧密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其中,沙头角口岸重建工程将于年底开工,定位纯旅检口岸;探索深港联合开发“跨境绿道游”等精品项目;到2025年,合作区新增年旅游人次超过1000万,形成千亿级旅游消费产业集群。

  深圳市盐田区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合作区面向深港释放产业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新增年旅游人次超过1000万,形成千亿级旅游消费产业集群。

  利港新界北区多元化发展

  盐田区地处深圳东部,和香港新界北水陆相连。以中英街为核心标志的沙头角区域,是深港海陆直接接壤区,具备连接两地、辐射内陆腹地与国际市场的天然优势。《方案》规划,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的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将聚焦“旅游+消费”主体功能,整体构建“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空间发展架构,打造国际跨境旅游首选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引领区。其中,“一核”是沙头角跨境免税消费核,“四区”涉及盐田港国际航运枢纽区、盐田海鲜街渔港风情体验区、东部华侨城生态休闲度假区、梅沙黄金海岸旅游区。

  盐田区委常委、副区长曾坚朋认为,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将在深港口岸经济带上,形成西有前海现代服务、中有河套科技创新、东有沙头角旅游消费三大深港合作平台并驾齐驱的新格局。这既有利于促进香港新界北区多元化发展、拓展香港旅游和商贸零售行业市场、增加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机会、增进香港同胞福祉,也有利于带动深圳东部地区加速崛起。

  《方案》围绕基础设施、空间载体、制度规则、文旅产业、商贸消费等方面,规划了“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实施空间载体提质工程、实施制度规则衔接工程、实施文旅品牌塑造工程、实施新型商贸引领工程”五大重点工程,提出30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动合作区建设。其中,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盐田将推进沙头角口岸重建,提升深港要素跨境流动的支撑保障能力。

  沙头角口岸重建年底开工

  “沙头角口岸重建是合作区建设的重点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开工。”盐田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主任何召新表示,该口岸重建后定位为纯旅检口岸,近期按照每天4万人次的通关能力进行建设,并为每天1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预留了改造空间。项目完成后,将争取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无感通关”创新通关模式。

  去年10月,香港特区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其中关于港深紧密互动圈、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构想,与合作区规划高度契合。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彭洁表示,目前盐田正通过迭代升级文旅品牌,积极探索深港联合开发“跨境绿道游”“跨境海岛游”“跨境团体游”等精品项目,推动合作区全域旅游产品品牌化,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都市滨海旅游目的地。

  深港“跨境游”项目

  跨境绿道游

  高标准衔接深圳市郊野径规划,推动盐田区半山公园带与新界北城乡绿道的有机对接,整合梧桐山、三洲田与香港红花岭、八仙岭等生态自然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深港东部生态走廊。

  跨境海岛游

  推动“海洋─海岛─海岸”立体开发,推进邮轮游艇自由行、水上飞行等旅游项目,开拓发展“海上看湾区”旅游项目。

  跨境团体游

  争取中英街两侧区域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深进深出、港进港出、团进团出”的跨境旅游管理制度,开通盐田至香港吉澳岛、荔枝窝以及惠州、汕尾等旅游航线,携手香港打造“一程多站”精品旅游品牌。

  沙头角口岸重建方案

  建创便捷高效“智慧口岸”

  定位纯旅检口岸,通关量4万人次/日,由深方统筹建设,划定港方管辖区、将相关物业提供港方使用。争取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无感通关”的创新通关模式。

  建成“深圳东部旅游门户”

  建设服务深港及粤东滨海旅游的一站式国际旅游服务中心,满足旅游咨询、票务办理、体验展厅及纪念品销售等功能。

  建设“国际化特色消费中心”

  商业综合体规划“跨境橱窗”“口岸便利”“深港精粹”及“潮燃无界”四大商业主题。预留部分商业面积,以租金让利或委托港方运营、联营的方式让利,吸引港方品牌。

  深港互联互通“交通枢纽”

  通过立体慢行系统,口岸可快速连接轨道8号线沙头角站。争取轨道18号线西延至沙头角口岸,预留与香港铁路衔接的空间。

  中英街拟延长通关时间 放宽港人进出

  8月23日,深圳市盐田区发布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创新中英街管理模式,将优化中英街功能定位,推动从边境特别管理区向经济合作区转变,争取延长中英街通关时间、提高免税购物额度、放宽商品限购清单、放宽境外港澳台及外籍人士进入中英街限制、允许持有效证件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士进出中英街等政策。

  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李春菊表示,目前中英街管理模式改革纳入第二批综合改革事项清单已报送国家发改委,中英街项目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力争今年10月前开工。

  多举措鼓励港青就业创业

  实施方案还提出,将在建立跨境公共安全联动机制、构建深港东部“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深港医疗卫生规则对接、支持香港居民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打造深港深度融合样本。其中,将高水平打造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多举措鼓励香港青年在合作区就业创业,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推动在合作区内创新创业就业的香港青年同等享受人才、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政策。

  香港青年曾梓浩1992年出生,其父早年在盐田创建珠宝企业。如今,身为“珠宝二代”的曾梓浩,除了将传统珠宝行业融入电商,还积极组织深港青年开展交流活动。“盐田现在也有不少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鼓励更多港青在这里就业创业。”曾梓浩认为,盐田正不断在便利港人港企发展上下功夫,让更多的港人港企“走得过来、住得下来、融得进来”。

  “沙头角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宝石”

图:香港盐田同乡联谊总会会长沙锦涛。

  “沙头角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宝石”,深圳市盐田区政协委员、香港北区区议员温和达是土生土长的香港沙头角居民,他认为盐田区23日发布实施方案,是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温和达表示,深港两地要通力合作,把合作区中最有特色的中英街打造成一个充满港式元素、超世界级的街消费区,并提供“前街区后仓储”“线上线下全链条”的优质服务。

  温和达认为,未来应加快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如发展游艇码头、建立直升机飞行服务中心,同时要加强陆路交通建设,推动深圳轨道线路延伸至沙头角口岸,并将香港北环线轨道东延,便利两地居民往来。

  中英街居民、香港盐田同乡联谊总会会长沙锦涛表示,近期中英街已启动升级改造工作,“两三年后,一个全新的中英街很快就会展现在大家面前。”同样心潮澎湃的香港新界沙头角区乡事委员会主席李冠洪表示,希望合作区成为发展旅游消费、跨境商贸产业的核心引擎。

  盐田区港区政协委员、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周灿龙建议,将盐田黄金珠宝产业与旅游、跨境电商进行结合,通过开设特色化黄金珠宝博物馆等发展新模式,形成产业新的创新增长点。

  释放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图:在去年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上,沙头角鱼灯吸引参观者拍照。\中新社

  深圳市盐田区23日发布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通过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实现直接供应用地30公顷、空间储备用地30公顷,面向深港释放产业空间5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盐田将积极争取在合作区建立自由贸易新片区,并通过打造跨境电商新业态集聚区、高标准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壮大以黄金珠宝为核心的现代时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免税消费业态等举措,激发深港跨境商贸消费新活力。“到2025年,合作区免税消费、展示交易、夜间经济、体育经济等消费业态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盐田区委常委、副区长曾坚朋说。

  广东省政协常委,深圳市委党校二级巡视员谭刚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表示,合作区作为增强深港消费旅游能力的重要一环,对打造港口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他举例称,全面规划重建的东部华侨城将打造康养胜地,涵盖生态、文化、康养三大产业,将带动与之相关的康旅、康疗、康体、康美、康养、康居等高端度假?休闲产业发展。

  谭刚认为,当下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放开香港沙头角禁区,把沙头角中英街边界管理区转为经济合作区,并在规划层面共同构建,让产业业态叠加升级。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