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月21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二教塔社区,种植户将收获的谷子装车。\新华社
记者12日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总产量再次创下新高,这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以来,国家战胜了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实现粮食十九连丰,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去年秋汛的受灾地图显示,北方主要的小麦产区都受到了影响,1.1亿亩冬小麦因受灾而大面积晚播。今年的高温干旱分布图显示,长江流域秋粮主产区也都受到严重的旱情影响,当时正值南方水稻生长孕穗的关键期。夏粮和秋粮主产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48.1亿斤和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和2.1亿斤。全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播种面积增加 弥补亩产下降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粮食增产建立在播种面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498万亩,比2021年增加1052万亩,增长0.6%。而单位面积产量387公斤/亩,比2021年减少0.2公斤/亩,下降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对大公报表示,今年以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种植结构调整、新冠疫情防控等因素,能实现粮食增产实属不易。总体来说,中国粮食安全基础十分牢固,粮食十九连丰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小麦玉米增产 稻谷产量减少
三大主粮中,小麦产量2754.5亿斤,比上年增加15.6亿斤,增长0.6%;玉米产量5544.1亿斤,比上年增加93亿斤,增长1.7%。稻谷产量4169.9亿斤,比上年减少87亿斤,下降2.0%。三大主粮合计增产21.6亿斤。全国豆类产量470.2亿斤,比上年增加77.1亿斤,增长19.6%。其中,大豆产量405.7亿斤,比上年增加77.8亿斤,增长23.7%。
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粮食及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针对化肥、农药、种子等粮食生产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粮食增产丰收。今年1到10月,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的粮食和食品价格涨幅为2.8%和2.5%,明显低于美国食品价格9.8%、欧元区食物价格9.6%的涨幅。今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图显示,小麦价格虽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整体走势波动平缓,走出了与国际粮价飙升完全不同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