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长城藏百秘道 士兵穿墙过壁

2023-01-06 04:25: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对明长城超九成人工墙体进行连续拍摄,并在界岭口找到了突门遗址(小图)。

  历时4年多时间,跨越10个省区,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对明长城全线超九成人工墙体进行分辨率接近厘米级的连续拍摄,甄别出130多处暗门实物遗存,当中可供士兵穿墙突击的突门更是首次发现。团队成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李哲说,团队研究暗门“家族”源于一幅清朝乾隆年间地图上清晰标示了暗门等军事设施,后来在做长城实景三维数据采集过程中,果然找到了突门等多个暗门。\大公报记者 张聪天津报道

  长城防御体系研究专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城修建前后持续了两千多年,长城暗门大多根据地势、军事等需求开设在隐蔽段落,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成果让鲜为人知的长城“秘密通道”走出了史书记载,呈现了一个完整、立体的长城建筑体系。

  首发现突门 《墨子》曾记载

  张玉坤团队从2003年启动对长城的研究,2004年起开始将无人机低空信息采集技术应用其中,2018年年底启动“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采集工程,4年多来跨越10省区,对明长城全线进行无盲区数字化测绘,目前已覆盖90%的人工墙体段,并已扩展到汉、北朝、唐、宋、清等多朝代遗存。

  李哲回忆,最早有研究暗门“家族”的想法,始于同事一次意外的发现。“当时团队成员李严在国外访学,无意中看到一幅清朝乾隆年间绘制的地图,上面的长城清晰可见,而且还标有暗门等军事设施,她马上把这个信息发给了我。我们当时正在做长城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在拍摄过程中,果然找到了多个暗门,其中一个还是突门。”

  “得益于大数据的支撑,我们对于暗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李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墨子》成书在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也就是说,突门最晚在春秋晚期就出现了,现在找到了明朝时期的实物,这种文化传承非常鲜活。”

  三级通关设施 证长城不封闭

  “暗门这一历史遗存,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长城的开放性。”张玉坤补充说,暗门更多的是两侧交流的通道,证明长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在有秩序地“开放”。

  截至目前,研究团队结合古代舆图已确认共计不少于220处暗门,并汇总130多处实体,发现了明代官方史料中“夫祖制,边墙下多留暗门”的明确记载,从而以实物和文献双证据明确了关、口之下存在暗门这第三层级通关设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