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港委员:促进苏港交流 鼓励学子内地参访

2023-01-15 04:25: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区政协委员于世俊(左)在小组会议上发言。\大公报记者陈旻摄

  【大公报讯】记者陈旻南京报道:“江苏以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承载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1月14日下午,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小组会议上,港区政协委员、大公报总编辑于世俊对此表示由衷赞叹。

  于世俊认为,江苏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值得新闻界大力报道。

  于世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香港发展。去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大公报》创刊120周年,总书记向《大公报》发来贺信,对《大公报》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提出殷殷期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大公报》的亲切关怀,对香港“一国两制”事业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希望《大公报》“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深刻阐明了《大公报》120年历史的主线之所在、报魂之所繫、未来之所向。

  于世俊介绍说,《大公报》在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领导下推出的“范长江行动”传媒学子内地参访活动,正是一个促进两地交流的好平台,让香港学子以实习记者身份到内地实地参访,并在《大公报》以及大文集团相关媒体发表。“希望‘范长江行动’今年能在江苏实施。”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中的全力支持和鼓励“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引发港澳委员们热议。港区政协委员、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前连连赞叹“我觉得非常好!”该公司为香港澳盛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和生产。许文前说,江苏有担当,鲜明提出支持“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

  港委员倡科研资金“跨境”使用

  许文前建议江苏打破常规,加快构建以需求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港澳台侨企业、中介组织(平台)和科技项目三方参与的“定制化科研”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中介组织协调评估,从源头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强化粤港澳成果转化协同机制,尽快推动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降门槛、减手续、提额度”,实现对港澳台侨企业的精准拨付。

  “我今年提交的两份提案,有关文化传播讲好苏澳故事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澳门政协委员穆欣欣说,对于港澳而言,过去五年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五年,是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的举措。江苏是文化大省,理应有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的气魄和担当。

  穆欣欣认为,江苏丰厚的文化资源中有实力雄厚的作家群,南京获世界文学之都名副其实,而扬州、淮安、澳门都是美食之都。建议加强苏澳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打通从“策划─创作─文学改编─影视传播”产业链条中的“改编产业”,实现跨领域、跨地域呈现文化精品,传播文化形象,讲好苏澳故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