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图为嫦娥七号模拟图。下图: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监测“祝融号”火星车工作情况。\新华社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行星科学、物理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电子信息与技术、机械工程、人工智能及其他与深空探测相关的领域等;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支持保障和待遇
科研经费:可高达900万元,含国家基金委资助经费100-300万元,实验室最高资助600万元。
薪酬待遇:年薪不少于70万元(含五险一金)。
住房待遇:根据安徽省和合肥市规定,享受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入住“人才公寓”三项优惠政策中的一项。 或者享受以实验室优惠价格购买产权型人才房一套。
其他支持:解决子女就学;协助解决配偶工作。
(单位:人民币)
大公报记者刘凝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