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刀刀成竹在胸 雕刻无声人生

2023-02-12 04:25: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冰雕团队于夜晚雕刻雪雕作品雪莲,借助铲车照明追赶工期。/受访者供图

  坚硬的冰块在刻刀的雕刻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是在东北传承悠久的冰灯、冰雕制作技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有一支由听障患者组成的特殊团队,他们如今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走上雕刻之路,肩负起非遗传承任务。“很多学生一雕就是一天,虽然不知道未来如何,但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方式之一。”“无论是冰雕、雪雕抑或是木雕、玉雕,讲究的都是减法,就像他们的人生一样,所下的每一刀都要成竹在胸。”长春大学非遗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孙丰常将雕刻比喻成学生们的一生。/大公报记者 卢冶、林凯

  “夏天做木雕玉雕,冬天做冰雕雪雕。团队成员目前有70余名,都是在校学生,多是来自特殊教育学院民俗画专业的听障学生。工作室在2016年正式组建,到目前为止已经向社会输送很多届学生了。”孙丰说,从最初的几名成员到现在的70余名成员,团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学生加入其中。

  用艺术来表达言语

  每到休息日,孙丰的非遗工作室都会聚集一群学生。学生虽多,工作室却出奇安静,沟通用的都是手语,能听见的只有窸窸窣窣的雕刻声音。由于雕刻并不属于课业内容,所以从成员选拔到上课都是出于自愿。“课程安排都在周末,是基于学生们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今年想参加团队的有100余名学生,通过考试有一半入围,成为团队的新鲜血液。”

  “由于听不见,所以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由于不善言语,所以更擅长用艺术形式表达。”孙丰表示,这群学生对非遗技艺的学习有着特别的天赋,除了冰雕,在玉雕、木雕、微刻以及首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颇深的艺术造诣。“很多学生一雕就是一天,虽然不知道未来如何,但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方式之一。”“无论是冰雕、雪雕抑或是木雕、玉雕,讲究的都是减法,就像他们的人生一样,所下的每一刀都要成竹在胸。”孙丰常将雕刻比喻成学生们的一生。

  制作冰雕沉淀自我

  张东昊是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美术民俗绘画专业学生,自2020年接触冰雕后,每到雪季都会参与到冰雕制作的工作当中。虽是后天因意外导致听力受损的听障学生,可以通过打字正常交流,他对冰雕、雪雕有浓厚情感,他微信打字告诉记者,“制作冰雕的过程,也是沉淀自我的一种过程。”

  设计图纸、切割、堆砌、打磨、下灯……制作冰雕的每一步张东昊都如数家珍,通过几个雪季的学习,如今张东昊的冰雕技术已能独当一面。“冰雕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很多因素,不能光想着造型好看而不考虑施工时候的临场因素,比如支撑性,就要避免一些细小的线条在工作中折断;还有就是头重脚轻这一类的设计都是要避免的;作品选定的地理位置也有讲究,如果摆放在风口处,时间长了就会有吹化掉的情况,导致断裂。”在冰雕作业中,张东昊摸索出不少技巧,并把技巧分享给听障同学们。

  “这种立体艺术形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将设计灵感舒展出来。”对于学习艺术的听障人士,做冰雕是他们展示内心的方式之一,张东昊表示,冰雕的制作对技艺方面提升起到很大作用。“当自己的作品呈现在电视上时,就觉得非常的有成就感。”当作品被大众认可时,是张东昊最高兴的时刻。

  “对于我来说,冰雕的意义并不只是满足自我对于艺术追求的成就感,而是更加向往能够通过我们这支冰雪团队的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在冰雕工艺的道路上我们砥砺前行,这是我对于我们冰雕工艺未来的规划。”张东昊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