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
国家“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州、深圳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自此开始出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说法。
2017年3月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要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佛山、肇庆和江门等9个内地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传媒和学界开始采用“大湾区人”来形容生活在大湾区11城的市民。
2018年
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越来越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求学、工作、生活、创业的港人开始自称为“大湾区人”。
2021年
湖南卫视推出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陈小春等一众港星自称自己为“大湾仔”,指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活长大的人。同年,综艺节目《大湾仔的夜》再次让“大湾区人”的概念成功“出圈”。
2023年3月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信德集团董事长何超琼接受香港大公文汇记者提问时自称为“大湾区人”。“我是大湾区人”词条冲上百度、微博、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热搜top3,再次“出圈”。
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