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国”字在1979年前,尤其是1966至1978年间最为流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男性名字中的高频字还有“明”、“建”、“华”等,女性名字则是“英”、“秀”、“玉”、“珍”等较为普遍。1979年之前,中国男性的取名立意于品德与志向,或者代表时政,女性名主要与品德、美貌有关;而1979年以后的男姓名出现表外貌的特征,以及取动物中宏大高远的有关意象,女性名出现了译名常用字。
90年代之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取独特的、个性化的名字成了彼时父母们的共识,例如“子”“博”“毓”“轩”等寓意吉祥的名字流行起来。“00后”、“10后”开始出现倾向更为文艺的名字,造成了“紫萱”“子轩”“宇轩”“雨涵”等名字盛行。2020年之后,男孩取名为“梓睿”的最多,已连续2年排行榜首。“梓”寓意着生机勃勃、茁壮成长、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浩”“宇”“轩”有正大刚直、温文尔雅的寓意;“诺”象征着诚信;“欣”“怡”意味着美满幸福。相比过去的家国情怀,当下的名字更加关注个人幸福。这些名字看似浪漫,寓意亦十分美好。
取名不仅有年代特征,也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江苏人比较喜欢用英,例如秀英、贵英、凤英;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比较喜欢用宝、妹;辽宁人喜欢用树、凤、珍;陕西人喜欢用剑、军;四川人则喜欢用青、琼、德、成;广东人喜欢用雅;福建人喜欢用志、美、水等。
流行文化影响年轻父母选字
新生儿起名排行榜中的名字皆字义优美,与影视剧、小说主人公和演艺明星名字相似较多,不难看出流行文化对年轻一代家长们取名的影响,无形中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集体“脱俗”的心理,往往又无意识地导致了大众化。比如墨与华之所以大热,就是因为2017年大IP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火;诺伊、诺一等名字从爆款姓名排行千名之外一跃成95名,也少不了《爸爸去哪儿》的助力。有网友笑言,现在很多孩子的名字充满着偶像言情剧男女主名字的範儿,跟年轻一代父母看了不少影视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