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专家解惑/故宫排水智慧 不敌乱抛垃圾

2023-08-02 04:03: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7月31日,故宫太和殿台基的螭首吐出雨水。/新华社

  日前,一段故宫慈宁宫区域出现大量积水的视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故宫博物院相关专家表示,故宫并非如传闻所说的“滴水不存”,其良好的排水能力一方面是古人的智慧,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今人的努力。

  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狄雅静介绍,故宫大小殿宇屋顶设计都遵循屋脊高、坡度陡的特点,雨水降到屋面后会被导到台基,继而汇集到院落中。又因故宫地势整体是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所以水会通过院落中间向两边导出到明沟,最后汇流到金水河。有的院落雨水则直接通过“钱眼儿”落到地下的暗沟,再到院外的支沟,支沟再汇入幹沟,同样流入金水河。据了解,故宫保留至今的古雨水沟的长度超过15公里,其中暗沟将近13公里。

  狄雅静表示,在历史文献中经常会有故宫出现屋面漏雨、墙垣倒塌、院落积水等现象的记载,当时积水后人们会尽快找到排水系统的堵点进行清理,恢复它的功能。明、清两代均有规定,每年三月时要打开暗沟清淤,目前故宫会在每年春夏秋进行三次清淤。此外,暴雨时呈现“千龙吐水”景象的众多“螭首”,工作人员也要每年挨个儿进行“剔牙”清理。

  对于网传视频中的慈宁宫出现积水的情况,故宫博物院行政处副处长于翔介绍,积水点位于院落西侧,原因是围房后墙支沟和暗沟的交接点,被矿泉水瓶、塑料袋等杂物堵塞,目前已经完成暗沟清理,恢复了院落排水能力。他呼吁观众文明参观,不要随意丢弃杂物。

  大公报记者郭瀚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