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公共艺术装置《上海点心》(张帆摄)
头顶硕大的老式吊扇,一楼是琳琅满目的菜市场,二楼则有各式个性化的小摊和食肆——这类香港寻常可见的街市,近日在上海被复刻,并添上了这座城市独有的特色。“十一黄金周”期间,由港人创意设计的城市更新项目“鸿寿坊”正式开街。其中,上述的街市是在一幢历史建筑中打造的。周边还配套开发了相应的生活社区,吸引了大批市民流连忘返。大家或约上三五知己“打卡”网红餐厅,或携家人逛逛市集选择心仪食材,或是在街角的带有香港赤驻风格的酒吧门口闲坐发呆,或是捧一杯咖啡享受独处时光,在休闲中感受“精致烟火气”。

由港人创意打造的“鸿寿坊”黄金周期间开幕,以“小而美”和亲民,为上海的城市更新增添了新样本(张帆摄)
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鸿寿坊,曾经是沪西著名的商业街。近年来,这里被列为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整个项目总投资额近人民币30亿元,邀得港商瑞安集团参与开发和规划设计,历时4年开发打造。对于这个已经在上海发展二十多年,并有过多处老城区改造成功经验的港人团队而言,这次的挑战在于,项目区域面积不大,还有保护建筑需要修缮更新。设计团队经过详细考察和调研,将规划和招商都定位于“小而美”,并注重留住城市烟火气。最终呈现在公众眼前的鸿寿坊,还原了原址典型的鱼骨状肌理石库门里弄结构,修复装饰主义建筑风貌,增加人本友好散步回廊,大面积旧砖循环利用,并采用环保低能耗通风天窗等建筑更新手段,昔日繁华的商业空间,有了现代化的新面貌,也给近来内地非常流行的“CityWalk”概念增添了街市烟火气。

带有港式街市风格的市集,唤起不少人美好的记忆(张帆摄)
丰富市民现代化生活
来自普陀区商务委方面的信息,区别于传统印象中城市更新注重时尚元素,“鸿寿坊”更偏重亲民和生活化。因此,在项目中业态的布局旨在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理想的附近”。在1.5万平方米的空间内,不仅有咖啡、酒吧、西式餐厅与果蔬摊的混搭,还集结了便民惠民生鲜店、各地街头老号、网红与口碑名店等30多个美食品牌,主打“用美食链接社区邻里关系”。比如:连锁生鲜品牌店,会从早上6点就开始供应早餐与平价菜,并为居民提供洗菜、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为了适应周边办公族的消费需求,还提供如牛排现煎、果汁果切等“年轻化”的健康简餐服务选择。

鸿寿坊项目改造,还原了原址典型的鱼骨状肌理石库门里弄结构,修复装饰主义建筑风貌(张帆摄)
瑞安方面也表示,希望和普陀区一起共同努力,通过这个项目为整个半马苏河经济发展带贡献力量,助力区域发展。同时,他们也期待能够持续为上海城市更新贡献智慧:“城市应该是具有温度的、能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消费的多样需求,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城市更新实践,也将在普陀的鸿寿坊项目建设中持续传承城市更新的理念,为城市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进一步为区域注入丰富可感的城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