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前海将联动香港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图为早前在深圳展出的一款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新华社
国家发改委12月21日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总规》),提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将联动香港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加强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科技产业合作,鼓励科创企业互设总部和创新平台;与香港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推进“湾区认证”。\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深圳报道
在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方面,《前海总规》明确,将与香港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促进技术贸易发展。探索深港检测认证业务互认,推进“湾区认证”,实行“一次认证、一次检测、两地通行”。加强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科技产业合作,鼓励科创企业互设总部和创新平台。支持香港数码港等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培育联动机制。
建设深港AI产业集聚区
前海还将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探索建设深港设计中心,规划建设“创新创意+柔性制造+中试服务”工业设计平台,支持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等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大湾区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推动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落地。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基础软件产业,培育国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建设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前海未来将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在科研项目评审、经费支出、过程管理等方面合理借鉴香港及国际管理制度。
《前海总规》明确,加快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等建设,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运营和海外维权援助制度。
学者:深港合作迈入3.0阶段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表示,“80年代的1.0版深港合作是产业链中游的合作,2000年后的2.0版服务业合作是产业链下游的合作。如今,深港正发力前端、上游环节的合作,也就是科技创新──3.0版深港合作。”前海物理空间自前年起从15平方公里“扩容”到120平方公里,使得前海的业态极大丰富,不仅包括现代服务业,还有了科创产业落地的空间。
“如果是‘小前海’,就只能提供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中的某几个环节。今天的‘大前海’则可以容纳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这两大领域的多个环节。业态的丰富,让前海可以充分发挥促进香港科创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破解了香港在科创领域的空间难题。”曲建表示。在香港发力创新科技的当下,前海有望在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为港方赋能,助推深港合作迈入3.0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