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源于香港的“杨林顺兴号当归制作技艺”成为今年深圳宝安区第六批非遗项目唯一入选的中药制作技艺。图为杨彬父亲指导杨彬抓药。右图:杨彬将当归置于特制的刨刀中刨片成型。/大公报记者石华摄
在今年深圳宝安区第六批非遗项目中,“杨林顺兴号当归制作技艺”作为唯一的中药制作技艺入选。这家百年老字号起源于香港,扎根于深圳,不变的是对药材质量的把控,还有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杨彬,作为“杨林顺兴号当归制作技艺”的第五代掌门人,在中医药行业沉淀了20余年,将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研发出了当归汤、当归饮片等新产品。杨彬通过当归制作非遗技艺的参观交流、培训及新媒体直播等形式,普及中医药知识。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通过当归这块敲门砖,让中医药能够在百姓家庭得到普及。”/大公报记者 石华
清朝末年,顺兴号当归起源于香港药材街──高昇街,创始人为香港药商潘先生,潘先生製药技艺高超,当归品质优良,很快“顺兴号当归”在香港打响。20世纪80年代初经招商引资来到深圳宝安区桥头村投资开办当归厂,成为深圳第一家香港中药加工企业,至今已近40年。
制作严谨 保留“手工打皮”工序
2001年,杨彬在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成为顺兴号当归第四代传承人林寿发的学徒。杨彬凭着勤奋和悟性,不仅成为师傅的高徒,还成为了师傅的女婿。
“我们当归的选材标准和制作流程都是按照香港的标准来做的。”杨彬说,杨林顺兴号的当归只选“中国当归之乡”甘肃岷县生产的,在当地初步加工后,运至深圳再次精加工,刨片、去皮、手摇打皮筒打皮……各道工序坚守匠人精神。
杨彬表示,顺兴号当归加工独特的炮制手法就是手工打皮,可以有效去除可能附着在归皮上的有害杂质,只留下洁淨的归体,卖相好看,也吃得安全。尽管会损失约5%的重量,降低收益,但至真至诚才有回头客。
通过香港“顺兴号”档口,深圳桥头制作的当归不仅吸引了一大批香港名药商号的采购,而且远销东南亚、美国加州、加拿大温哥华等地的华人区,顺兴号当归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2010年,香港顺兴号因无人继承,加上人工费用昂贵,关门歇业;2014年,深圳桥头的当归工厂因市场走弱而歇业,当归生产被迫转移至杨彬的家庭作坊中进行,这让杨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传承。
杨彬回忆,刚到深圳时,中医药的经营环境很一般,中药店每天只有十几人光顾。“我能做的就只有坚守,很多打工人在医院看不起病,西医西药方面,小小的感冒动不动都要一百多块钱,而中医药只要几十块甚至十几块钱就可以治好。”
开直播摆地摊 创意弘扬中医药
出师后,杨彬发现当归在滋补和药用方面都是好东西,且没有任何毒性,但质量优良的当归大多出口到海外,内地市场少有。“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怎样让国人也享受到质量好的当归及当归产品。”
传承中医药文化,关键在于引发年轻人的关注。杨彬选择了最火爆的短视频直播形式,他化身中医中药科普主播,在抖音等直播平台宣传当归文化。“但是运营得不愠不火,流量不多。”杨彬认为,电商渠道想火爆还是需要专业团队和资金精力投入。
随着夜市经济的到来,杨彬和团队研制的当归汤在地摊上火了起来,一份20到25元不等的当归汤供不应求。杨彬说,“不夸大药性,但是也不能轻视它们的价值,很多顾客都是从质疑到试试看,最后成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