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深圳湾口岸实行多项改善塞车措施
深圳湾口岸是连接香港与深圳的重要关口,《大公报》日前就深圳湾口岸深圳一侧常出现大塞车问题推出独家专题报道,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昨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表示,已对口岸实行改善挤塞措施,包括增设车辆落客点、关键点位安排专人负责指挥交通等。
深圳有关部门急民众所急,迅速采取措施处理市民难题,充分体现对两地民众交流的重视。过关港人闻讯纷纷表示,深圳湾口岸改善配套交通,往返两地更便捷!\大公报记者 石华、郭若溪深圳报道(文、图)
昨日下午,大公报记者赶到深圳湾口岸深圳一侧时,发现金湾东四路增设了三条斑马线,在车流交汇、行人过街的关键点位上,安排了专人负责指挥交通,从望海路进入深圳湾口岸再离开口岸区域,车程约5至10分钟左右。虽然增设了临时落客点,但仍有小部分车辆并未按照指引落客。
据南山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深圳湾口岸的现状,他们把金湾东三路、金湾东四路设置为单行道,同时通过标线标牌护栏等设施分离出租车、社会车辆、网约车和大巴车等交通流线,使各类交通工具各行其道,简化了口岸区域交通组织,增大了道路行车空间。
落客后5分钟可驶离口岸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望海路进入金湾东三路后,即进入了口岸区域,金湾东三路共有三条车道,最右边为的士专用车道,在最左边车道的尽头增设了一个落客点,市民在此下车后,车辆可直接驶离口岸区域,整个过程需时约5分钟左右。
针对金湾东四路上随意落客的现象,相关部门在此增设了三处落客点。记者注意到,金湾东四路共有四条车道,靠近口岸联检楼的车道为的士和巴士共用车道,落客点则设在最外侧车道,乘客下车后需穿过斑马线到达口岸。
据工作人员表示,落客点的设置不是随意的,若在金湾东三路增设太多落客点,高峰期时更容易造成车辆挤塞,致使车辆外溢至望海路和沙河西路,影响市政路的通行。“我们经过多次测试,车辆从进出口岸平时需10分钟左右,高峰期约15分钟。现场交通疏导人员在平时为6人,高峰期为12至20人,目前落客点可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针对报道中提到的社会停车场长期空置问题,南山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该停车场为1号停车场,是口岸工作人员的专用停车场,并对跨境旅游大巴开放,每天早高峰时间均有大巴在此停靠。“深圳湾口岸社会停车场在口岸西侧,需过天桥步行10分钟左右,该停车场使用率长年在60%左右,并未达到饱和。”
研开放车场供社会车辆使用
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与口岸各部门协商,争取把1号停车场对社会车辆开放,口岸工作人员的车辆则停到社会停车场。“地铁施工导致口岸区域用地紧张,每空出一块地,马上做规划调整,缓解口岸交通压力。从去年1月8日到今年1月8日,总共对口岸外围进行了30多次微调。”
针对深圳湾口岸公交首末站外移至数百米的地方,前往机场、公明等地需步行10分钟才可以坐上公交,而口岸最近的临时公交车站只有几条接驳地铁的班次,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为了让市民最快接驳轨道交通,待地铁施工结束后,所有线路将调整过来。”
除了地铁施工外,深圳湾口岸出入境人员激增也是造成口岸拥堵的主要症结。工作人员表示,深圳湾口岸设计的规模为单日进出境6万人,全面恢复通关伊始,单日客流量在1万多人左右,而现在高峰期可达到10万以上,最高峰时为13.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