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上海自贸区为中国加入CPTPP试制度

2024-01-28 04:0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海自贸区将承担为中国加入CPTPP和DEPA先行探路使命,为国家试制度。图为GE医疗参加2023年上海进博会。\新华社

  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1月27日闭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大公报记者有关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提问时,龚正介绍,上海自贸区将进一步承担为中国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行探路的使命,为国家试制度,加强“边境”措施对接,争取在关税、市场准入等方面率先突破,促进商品、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高效流动。同时,为改革开放探新路,深化电信、金融、医疗等领域开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服务贸易枢纽节点。\大公报记者 张帆、倪梦璟上海报道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上海的经济数据依然在多个领域取得领先水平,并有三项数据排名全球第一。龚正介绍,2023年度,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再创新高,排名全球第一。上海口岸贸易货物贸易总额保持全球城市的首位。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第14年位列世界第一。同时,上海当年实际使用外资突破了240亿美元,连续第四年超过200亿美元,实到外资再创新高。

  建国际数据港 分级分类跨境流动

  近年来,上海已经先后推出了原油期货、“玉兰债”等一批国际化金融产品,建立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构建了“沪港通”“沪伦通”“互换通”等跨境互联互通机制,集聚了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等一批功能性机构。到去年底,上海持牌金融机构的总数已经达到1771家,外资金融机构占全市持牌金融机构的比例超过30%。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内地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龚正表示,下一步,上海要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依托浦东、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更大程度的金融压力测试,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领域创新试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开发面向国际的金融产品,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沪展业兴业。更好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在回答大公报记者提问时,龚正说,前不久最新发布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总体方案》80条,赋予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试点CPTPP和DEPA等规则条款的使命。上海将大力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率先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快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首先,要为国家试制度。既加强“边境”措施对接,争取在关税、市场准入等方面率先突破,促进商品、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高效流动;又加强“边境后”措施对接,争取在知识产权保护、国企改革、政府采购、竞争中性等领域率先突破,努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第二,要为改革开放探新路。重点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货物贸易,重点是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持续提升通关效率。服务贸易,重点是深化电信、金融、医疗等领域开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服务贸易枢纽节点。数字贸易,重点是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建设国际数据港,分级分类推进跨境数据流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重点是完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国际再保险交易等方面的政策,着力构建科学、便捷、安全的投资管理模式。

  专家:制度创新 外资落沪添信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邵宇表示,外资一直希望更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开放性举措具很大吸引力。他说:“像特斯拉和莫德纳这样的标杆性案例,因依托中国速度、效率和开放赢得成功,相信这些案例也会对后续外资的信心和进入带来更多的提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