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拚经济.拚发展 湾区动力篇/湾区构建算力网 香港创科新机遇

2024-06-04 04:03: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图为广州数据交易所工作人员介绍该所运营情况。\中通社

  人工智能时代,算力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基座和引擎。广东正加快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力争到2025年实现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全球领先。届时,广东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较为完备,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核心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

  当前,香港正争抢AI发展先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大湾区算力网的构建,将促进粤港澳三地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带动大湾区全面数字化发展,跻身全国AI技术和产业与国际合作的拉动力和桥头堡,香港创科发展可望大大受益,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内地广阔市场,让实用课题快速投入市场。\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

  自ChatGPT推出以来,以大模型、生成式AI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掀起浪潮。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智能算力需求亦将随之爆发性增长。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促进数据在大湾区流动是推动粤港澳三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AI)是全球大势所趋,香港亦正争抢先机,年初公布的财政预算案聚焦AI等领域,提出多项提升算力、推动科研的举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最快年内投入服务,预计中心2026年初可提供每秒浮点运算三千千万亿次的算力,相当于一小时完成近一百亿张图像处理。有专家形容这是“雪中送炭”,把香港基础研究工作往前推进一大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政府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杨德斌建议试点“港数内地算”,推动香港和内地算力联动,实现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

  背靠内地市场 新技术商用提速

  两地算力联动,科创优势有望更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广东综合算力指数(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算网能力)达67.5,排名全国首位。通用算力方面,广东省拥有约230个数据中心,合计标准机架数量约62万个,占全国9.5%。目前,广东拥有鹏城实验室、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广深超算中心等重大算力设施平台。以此为基础,广东将进一步夯实自主算力底座基础,推动实现内地算力自主可控,强化在全国智算中心、超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大型异构算力资源互联互通、协同调度与高效计算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支撑“东数西算”“中国算力网”等国家重要任务建设。

  鹏城实验室聚集着近30个院士领衔的基础研究工作室、近2000名科研人才,堪称国家网络与通信领域“最强大脑”。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要像建设电网一样建立一张“算力网”,既链接全国,又面向全球:以鹏城实验室为总调度中心,北向通过广东韶关,链接全国“东数西算”各大主要节点;南向出口经河套地区,链接香港,方便融入全球创新环境。

  高文及其团队不仅在科技上积极加强与香港的合作,还设立相关的大湾区科创基金,助力香港科技界更好受益于祖国良好的科创与产业孵化环境,利用内地的广阔市场,让联合攻关的实用课题快速投入市场。“深港合作,双向奔赴,互利互惠。”实验室需借助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加强全球合作,与港一起发展。

  去年11月广东省发布意见提出,要将广东打造成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并持续加快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带动提升制造、医疗、教育、金融、科学研究等领域发展水平。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广东已布局建设多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如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和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并拥有超过1500家的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丰富的AI产业集群。

  河套率先试点 数据跨境交易额破亿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形成既能便利数据流动又能保障安全的机制”,是国务院印发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2023年6月,河套编制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数据交易试点方案》,提出17条举措,率先开展数据跨境交易试点。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副署长黎慧来表示,目前,河套实施全国首个数据跨境交易试点,场内跨境数据交易金额已经从500万元提升至1.14亿元。此外,深入推进大湾区数据要素市场融通,引入首家香港数据服务商入驻深圳数据交易所,达成首个香港企业进场交易项目合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