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庆祝回归27周年 融入湾区发展大局/资格互认屡突破 港专才内地显身手

2024-06-28 04:03: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香港会展举行的“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设有粤港澳大湾区引才展位。\中新社

  融入湾区发展大局/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第五年,也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27周年。近期审议通过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均与大湾区城市“软硬联通”密切相关。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内地与香港、澳门在专业资格互认方面取得新突破。

  主导多个内地重大项目城市设计、来自香港的城市规划专才陈敏扬告诉大公报,回望过去两年,香港特区政府与大湾区内地城市联系越来越紧密,互联互通持续加强。他说:“很欣喜看到大湾区专业资格互认续扩,希望港澳专才将港澳在工程、规划领域积累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输出到内地,这是港澳的优势。”\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系列协议,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拓展“一试三证”(一次考试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港澳认证及国际认证)范围,推动内地与港澳人员跨境便利执业。

  促进两地专业团体交流合作

  过去两年,香港特区政府配合国家惠港措施,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主动拥抱、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产生了良好效果。目前,已有多个领域实现了专业资格的互认,包括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律师、医疗、金融科技等。通过互认,港澳的专业人才可更便捷地在内地执业。

  近年来,广东协同港澳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多领域资格互认模式探索与标准制定。2022年,深圳前海发布《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士执业备案管理办法》、《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机构执业备案管理办法》,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机构和人士备案后可被直接授予执业资质、资格。

  去年11月,广东省工程师学会与香港工程师学会签订了会员资格互认框架协议,先行试点开展建筑(土木)工程、岩土、公路、电机、测控仪器等5个工程专业的会员资格互认,并根据需求逐步向其他专业领域延伸拓展。

  奥雅纳副董事、中国区规划总监陈敏扬是土生土长的港人,2000年,他从香港到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就读城市规划专业,2007年加入全球最大的工程顾问公司奥雅纳后,长期生活在深圳、上海、香港等地。

  回望过去两年,陈敏扬告诉大公报,香港特区政府与大湾区内地城市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行业界来说,两地专业团体交流、合作明显更加频繁,对专项议题的讨论更加充分。

  从城市更新工业转型觅机遇

  二十年的时间里,陈敏扬参与并主导了多个内地重大项目的城市设计,可以说成为了内地城市规划设计的“百事通”。陈敏扬认为,今天的港澳和内地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好,早已不像当年、拓展内地业务一定要长期驻扎内地。香港的专才可以直接服务内地项目,内地的专才也可以把握香港机会。

  陈敏扬希望港澳专才将港澳在工程、规划领域积累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输出”到内地,“这是港澳的优势,而当前内地的房地产、基建行业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后,也急需高水平的运营管理人才帮助项目做好策划、运营,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质量,这正是香港专才的优势。”

  陈敏扬表示,国家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新质生产和高质发展是国家的重要导向。对于新加入“北上”发展队伍的城市规划、工程建造领域的港澳专才,他建议更多参与到城市更新、工业转型改造、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设计中来,赢得发展机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