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陂,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老水利工程,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屹立在木兰溪上。当我真正站在坝前,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如琴键般的石槽间水流奔腾,声势浩大,令人震撼。这座融入了古人智慧的拒鹹蓄淡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泽被当代,不得不令人感叹。木兰陂建成后,使咸淡水分开,一边为淡水,一边为滩涂,上引溪洪灌溉,下阻海潮侵蚀,变沧海为桑田,使“蒲田”为“莆田”。
站在陂墩上,我不禁感到一阵后怕。在木兰陂上往返走了一来回,回过神来才发现手心全是汗,生怕不小心跌入汹涌水流。倘若没有此陂,那木兰溪的氾滥成灾,会否持续至今?都说都江堰和木兰陂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明双璧”。正是这千年木兰陂,才有了福建四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才有了莆田“文献名邦”之美誉。站在这古老的水利工程前,我想像不到,当年的古人是如何在这波涛汹涌的激流中,冒着生命危险,用双手和简易工具,在这湍急的河流中修筑起这座伟大的工程。也正是这一站,我才更能体会古人修筑木兰陂,到今人木兰溪治理,再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所蕴含的巨大智慧,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大公报实习记者李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