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辆通体白色的无人驾驶汽车品牌“萝卜快跑”在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上行驶。
乘客通过手机APP下单后,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自动前往指定地点接驾,无需任何驾驶操作,车辆即根据预设路线和实时路况,自动等候红灯、避让行人、安全跟车……近日,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武汉“每10公里只要3块9”、订单量涨疯的新闻冲上热搜。超低的价格和新奇的体验,是否意味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无人驾驶出行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萝卜快跑”这样的Robotaxi是未来能取代老司机的智驾高手,还是徒有AI噱头的“苕萝卜”(武汉方言中傻笨的意思)?面对无人驾驶,我们究竟该“怕”还是“盼”?\大公报记者 张帅
正方观点
新出行模式 一试无妨
观点 1 选择多了 出行更方便
网友毛毛:
•工作劳累一天,下班了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自己不用再消耗精力开车,坐在安静的车里,也可以趁此休息调整一下。
武汉市民刘爽:
•我算是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常客了,最近一个月里,为了送孩子上下补习班体验了近十次“萝卜快跑”,如果用折券,甚至比出租车还优惠。
自由职业者郑小姐:
•有车有驾照,但不爱开车。在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网约车之外,无人驾驶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
观点 2 技术理性 出行更安全
IT从业者聂先生:
•我的眼睛有一些散光,每次开车进隧道或者遇到暴雨天气真是折磨,有了自动驾驶,通过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系统自动进行路测,开车就没有那么累了。
网友杜杜:
•人出错的概率要大过技术系统,毕竟系统不会和人吵架,也不会喝酒,更不会有路怒症,完全不用担心司机的情绪和态度。
武汉夏先生:
•上了车,“萝卜快跑”会提示乘客系安全带,如果不系的话车辆就无法出发。观察了几次,自动驾驶汽车不会闯红灯,也不会抢车道,在路上很遵守交通规则。
观点 3 未来已来 绿色低碳出行
汽车测试员小江:
•无人驾驶在北京、武汉等多地早已不是新鲜事,看着自主转动的方向盘,会产生魔幻现实的冲击感。
证券分析员李先生: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应用,商业示范运营快速迭代,内地已有几十个城市发布了自动驾驶测试地方政策,自动驾驶甚至已成为一些城市的新名片。
百度副总裁王云鹏:
•无人车服务将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运行,未来有望普及至所有百度地图覆盖区域,其乘坐体验可与豪华车型相媲美。我们做无人车的初衷,不是为了和出租网约车去抢生意,而是为了给老百姓提供舒适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反方观点
新技术出炉 尚待验证
观点 1 尚待完善 未可完全放手
自媒体王女士:
•这几天看到一个网上视频,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一名闯红灯人员相撞,事故造成了车辆在道路上拥堵。目前来看,觉得无人驾驶还做不到绝对智能和安全。
乘客李萌:
•跟车时,无人驾驶车会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但遇到前方或侧方出现车辆、行人等时会突然减速,甚至急煞车,这会让乘客产生眩晕感,相关的技术还待完善提升。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刘知远:
•无人驾驶这种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距离人工智能技术的普惠应用,仍需长期持续探索与投入。
观点 2 竞争加剧 需未雨绸缪
出租车司机罗师傅:
•每10公里只要3块9毛,“萝卜快跑”超低价,出租车司机以后会更难做。
网约车马先生:
•网约车多是电动车,每公里成本比传统出租车少,现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比电动网约车的成本还要低,无人驾驶车“价格更低+全年无休”,网约车司机确实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
•无人驾驶出租车确实可以降低运营成本,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但是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观点 3 智能化突破 仍需大量投资
私募基金管理人王先生:
•目前无人驾驶随机应变的“学习能力”还不强,其融合了传感器、通信、导航定位、智能控制等多门前沿学科,要想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突破,还需要持续投入研发。
出行市场研究人员何先生:
•无人驾驶目前的价格优势还是资本在背后进行补贴,像十年前网约车刚进入市场一样,预计无人驾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要烧钱,何时实现营利有待长期观察。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Robotaxi的能力要求还要明显高于现在的L4级“高度自动驾驶”。现在能力、法规、商业闭环都还没有达到,还有很多账没有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