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月31日,财政部表示,将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图为游客在兰州市一小吃夜市选购特色美食。\新华社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消费税改革、地方税体系建设引发各界关注。对此,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7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总体来看,将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权,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其中包括,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骤稳妥实施,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大公报记者 任芳颉北京报道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
改革方案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深化论证具体改革方案,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在7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作出详细阐释:
拓展地方税源。在现行规模较大的税种中,消费税全部归属中央,主要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征收。下一步,考虑将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骤稳妥实施,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改革环境保护税,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
适当扩大地方税权。近年来,在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地方税立法中,已赋予省级地方确定具体适用税率、税收减免等管理权限。今后,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在地方税税制要素确定,以及具体实施上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主要归属地方,是地方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对于收费公路问题,将按照“受益者付费”原则,推动优化相关政策。
上半年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近6.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9%;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3亿元,同比下降18.3%。
对此,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较小,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去年中小微企业缓税,抬高了基数;部分能源矿产类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去年年中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政策,今年有翘尾减收影响。
与此同时,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虽然下降,但降幅收窄。王建凡强调,总体看,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总体呈逐月回升态势,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