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进行演讲。/中新社
•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
•1943至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李政道和朱光亚结伴赴美,四年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研究领域做出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主要科研成就:
•1954年,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1956年,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正反粒子变换和空间反射联合变换下不守恒问题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70年代以来,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论、提出反常核态的概念、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把时间作为分立动力学变量并进而建立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发表大量科学论文,著有《场论和粒子物理学》等科学专著。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