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矣!”─7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大公报》用超大号铅字,向全国人民报告了抗战胜利消息。短短五个字,道出的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伟大荣光,版面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中国新闻史和报刊史的经典。79年后的8月15日清晨,中国主流媒体微信号几乎无一例外地推送该版面,这既是对14年抗战历史的铭刻和见证,亦是激励后辈珍爱和平,砥砺前行!
“在重庆一家照相馆里,一位父亲抱着儿子拍照,他特地让8岁的儿子将一份《大公报》号外叠好拿在胸前,并叮嘱儿子要特意将大标题对着镜头,那张《大公报》号外大标题正是:《日本投降矣!》”2024年8月15日《人民日报》的微信公号记录下这一场景,“日本投降矣”的版面标识庄重醒目,直抵人心。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十四年间,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3500多万同胞伤亡,420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日本侵略者野蛮入侵,无恶不作。中华大地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国难当头,山河飘摇。四万万人团结一心,无数战士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微信号续称,多年后,当年那个8岁的重庆男孩这样描述那一晚:“整个城市像是沸腾的开水锅,提灯的队伍犹如一条条蜿蜒的长龙在山腰游动……”全体中华儿女奔走相告,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
“日本投降矣!”这样的经典案例出现在抗战时期的《大公报》绝非偶然。版面幕后的推手是时任《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他提前筹划抗战胜利日的版面设计,于是前所未有的五个八栏高字号诞生了,鲜用于标题的虚词“矣”字奇崛深长。
率先报道“九一八”事变,不顾敌机狂轰滥炸下坚持在防空洞出报,誓言绝不在日军铁蹄下出版而六易其馆,向欧洲、东南亚、太平洋战场等海外战场派出数位战地记者,在波茨坦会议的现场,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的现场,在联合国成立大会的现场……回望浸满血泪与抗争的历史,在岁月长河中痛切如初。《大公报》以“喝下砒霜、毒死老虎”的无畏气概,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成为抗战十四年的舆论中流砥柱。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大公报》“杰出贡献荣誉奖章”。
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不忘历史和自强不息的情怀。有网友说:“14年山河不屈,14年浴血奋战。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烈,勿忘国耻,致敬英雄,吾辈当自强!”也有网友表示:“山河重振,盛世繁华,和平来之不易。我们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珍惜和平,开创未来!”\大公报记者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