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专家解读/古建筑村村见 造册保育刻不容缓

2024-08-24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保领域有这么一句俗语‘地上文物看山西’”,北京建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周坤朋接受大公报采访时介绍,目前山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31处,古建筑420多处,位居全国第一;宋金建筑100余座,占全国70%以上,元代木构建筑约占全国的80%,4座仅存的唐代木构全部在山西,无论是古建筑的数量、种类,还是珍贵程度,山西都居于全国之首。

  一般认为,山西寒冷干燥的气候,对保存木构建筑有利,加之山川天险屏蔽了千年来的战火,使山西成为了保存古建筑的“天然冰箱”。

  “尽管已有一批价值显著的古建筑被列入保护名录,但仍有大量未列保或未登记的普通古建筑散落乡间,几乎每村可见;相较于北京等地热门古建筑景点的繁荣景象,山西众多同样具有极高价值的古建筑在文旅市场上显得冷清许多。”周坤朋认为山西古建筑保护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数量众多与保护力量失衡,二是文旅宣传与开发滞后。“从遗产宣传推介到餐饮食宿等配套服务,山西均有待提升,以促进古建筑文化传承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