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3年,中国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图为大批出口商品车集结山东港口烟台港准备通过汽车滚装船发运。\新华社
编者按
最近,华为公司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再次让人刮目相看;国产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引发海外“西游热”……75年来,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能造什么?不要说拖拉机、汽车、飞机、坦克,连质量好一些的钉子都造不出来。但中国人不气馁,不服输,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魄力奋力追赶,很多领域从极其落后到独领全球风骚。如今,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启商业运营;汽车产量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今天的中国于全球汽车工业中大放异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注入新动能。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大公报今起推出《新中国跨越式发展》系列专题,向读者展现中国在不同领域从弱到强,一步步迈向世界一流的发展历程。
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发达程度,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与新中国几乎同步。70多年前,中国一汽从零起步,三年建成投产,结束了新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牌卡车用七代车的更迭,印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引进、跟随、追赶到引领的发展成就。一汽的自主创新、华丽蜕变,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
2023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销均超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近年来,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业顺应产业变革趋势,持续推动技术向新,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占据领先优势,于自动驾驶服务商业化应用一马当先。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正是“科技引擎”驱动中国汽车扬帆出海,技术超赶美欧日。
汽车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光景,不过中国真正的第一辆国产汽车,却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诞生。公开资料显示,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上受阅部队开的是缴获的美式吉普,共和国的缔造者乘坐的仍是国外的杂牌汽车。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当看到一辆辆汽车驶下装配线,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西南郊孟家屯,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字样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区中心广场的基座上,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此展开。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三年即建成投产,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总装下线。随后,一汽在生产解放汽车的基础之上,又推出中国首辆国产高级轿车“东风”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后者风格高端大气,日后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用车。
合资经营 学习追赶
1981年红旗轿车停产,在前后二十三年中红旗一共只生产了1500辆。一汽首任厂长饶斌之子饶达介绍:“当时中国是用最简陋的设备在搞汽车,工艺水平质量很差。”长期关注汽车发展的专栏作家李安定也指出,改名为上海牌的凤凰轿车到八十年代停产的时候,其重量、发动机功率、可靠性甚至远远赶不上仿制的五十年代的奔驰原型车。
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后,各类汽车企业纷纷引入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汽车巨头展开合资经营:198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成立;1984年,中德双方签署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系、美系、法系、德系、意系车企纷纷在内地投资建厂,合资企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位曾经的一汽负责人称,跟国外合资后,中国的汽车工业一步跨越多年,既培养了人才,引进了管理理念,也学到了技术,国内自主品牌增长幅度很高。外国车企在华也赚得盘满钵满,“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从曾经的一句社会流行语可以看出,合资车在市场一度供不应求。
自主品牌 迅速崛起
2000年,“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方针写进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品种少,花色少,可数只有桑塔纳、捷达、富康、夏利这几个品牌,没有更多的选择。”原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回忆。在加入WTO前后,内地开始允许部分民企进入汽车市场,奇瑞、吉利、长城等企业在与合资企业的竞争中逐渐成长。
“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浙江一家摩托车厂的老板李书福看到汽车市场的火爆后果断选择造汽车。2001年,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企。在获得生产许可之后,吉利迅速推出第一款量产车型吉利豪情,刚上市就成为市场焦点,这款车5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售价对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当时最低售价8万元的合资品牌夏利,马上将其所有车型都进行了降价。
巩固优势 创新领跑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接续制定面向2020年和2035年产业发展规划。起步至今十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统计显示,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达到500万辆,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而迈上2000万辆新台阶,又仅用了1年零5个月。
走进武汉经开区岚图汽车数字工厂流水线,焊装车间里四百馀台机器人的长臂此起彼落,最快三秒钟一个车身部件就冲压成型,在总装车间,一条生产线更是同时装配三款车型,三分钟即有一辆新能源整车下线。这些驶下产线的岚图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内地畅销,还登陆挪威、荷兰、芬兰、丹麦等欧洲国家。中国另一自主汽车品牌比亚迪,其新能源汽车足迹更是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及地区,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此外,“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以及极氪、长安深蓝、阿维塔、广汽埃安等中国新能源车企亦接踵走向全球。
在中国出口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新三样”中,有多半都与汽车相关。近年,一些汽车行业新动向受到全世界关注:日本丰田与广汽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德国大众在安徽建立新能源汽车全球研发总部,大众还收购小鹏汽车4.99%股份合作开发电动车产品,以期通过获得技术扩大市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合作,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给世界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