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新中国75周年华诞 新中国跨越式发展之输电技术篇/输电技术弯道超车 中国攀上“电力珠峰”

2024-09-21 05:02: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1000千伏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荆潇线,电力工人在对线路进行检修。\新华社

  九月初的北京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之下,阳光透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四层的“天窗”,使得整个航站楼愈加明亮。“点亮这里的‘绿’电来自青海,是世界首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送来的。从‘望尘莫及’到与西方强国‘同台竞技’,再到最终实现‘弯道超车’,中国输电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些‘美西方都干不成’的,中国电力工作者已然攀上世界‘电力珠峰’。”青海籍旅客马先生,一边排队准备登机,一边向身后的合作伙伴轻声介绍道。\大公报记者 李阳波报道

  输电技术,美西方曾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而在特高压领域,经中国奋力研究,局面出现一百八十度转变。特高压电网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占用土地少等特点,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如今在中国,±800kV特高压这条“电力高速公路”,如高铁路轨一样随处可见。但20年前,它却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亙在中国电力从业者的面前。

  “绝不能因为技术难度大就放弃”   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被视为电力世界的“珠穆朗玛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苏联、意大利等就相继进行研究和开发,但连连碰壁。

  此前几十年,一些人已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外国人搞不成的,中国人也搞不成。±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想法一经提出,质疑的声音便不绝于耳。“这事美国人幹过吗?美国人都干不成你怎么能干成?”时任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部副主任刘泽洪坦言,这种“理直气壮”的质疑从一开始就一路随行。而他偏偏不信这个邪,“研制原子弹时连图纸都没有,最终还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升起了‘蘑菇云’。绝不能因为技术难度大就放弃!”

  刘泽洪联络内地数十名专家,通过160多家单位联合攻关,从理论和实验上去证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可行性,并负责牵头起草出内地第一份特高压建设的总体路线图。2005年,国务院正式将特高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8年12月,向家坝─上海±800kV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向上直流”)开工建设。

  据悉,“向上直流”输送容量是640万千瓦,送电距离近2000千米,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已完全突破了当时全球电力技术的极限,代表着当时世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工程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甚至连现场作业的行业标准规范也没有。但刘泽洪却表示,中国的输电技术要想打一场翻身仗,想在特高压的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除了自主创新之外,没有别的路径可走。

  攻坚克难 破欧美不可超越神话

  刘泽洪组织起几十家科研机构和高校、20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500多家建设单位、几十万人参与特高压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研制、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等工作,先后攻克了310项关键技术,用实际行动打碎了欧美不可超越的神话,并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2020年12月30日,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创造了全球一次性建设投产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短的光伏奇迹。来自青藏高原的清洁电力,源源不断输往西北、华中、华东、华北、西南等地区,让15个省市自治区亿万家庭用上了“绿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