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新中国75年人民“居者有其屋”

2024-09-25 05:02: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城镇居民大多住的是瓦片平房,农村居民大多住的是草房和土房,人口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从福利分房逐步向市场化转型,城乡居民住房短缺的情况逐步改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宽敞。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居住环境持续向好,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房地产业支撑经济作用增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服务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房地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23年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7%,比1952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筒子楼到住宅小区,从低矮平房到高层公寓,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构建。2013-2023年,全国商品房年均销售面积约13.9亿平方米。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4.8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8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4.8倍。

  住房建设能力提升

  •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51.3亿平方米,比1980年增长66.5倍,年均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稳增长。

  •截至2023年末,全国累计建设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6400多万套。2019-2023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超过3800万户。

  •城市更新改造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也优化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让更多人住有所居、安居宜居。

  住房保障工程有力推进

  •1995年,国家开始实施安居工程,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构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06年末,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累计竣工面积超过13亿平方米,有效解决了约165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2008年,全国启动棚户区改造,截至2012年,中央及地方政府棚改累计投资超过4000亿元,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260万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6400多万套,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