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954年9月,中国自制的第一艘大客轮“民众号”从上海离岸前往湖北宜昌,开始了它的长江首航。\新华社
强国建设,必经略海洋。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石,船舶建造考验着一个国家的产业水平和供应链能力,高技术船舶建造更是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从仿制引进到自主创新,从建造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常见船型,到摘取世界船舶工业皇冠上的3颗“明珠”──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首艘国产大型LNG运输船“大鹏昊”号;中国船舶工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升级,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祖国船舶工业昂然奋进,中国巨轮纵横四海。\大公报记者 倪梦璟报道
四十六年前,中国造船业像一艘被困在船坞里的“旧船”,沿袭着一套与西方标准不同的船舶设计建造模式,基本背离国际市场。1978年前,中国船舶工业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管阶段,属于国防工业管辖,主要依靠军品订单。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下称“六机部”)部长柴树藩在全国船舶工业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传达:中国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
愿景虽美好,中国造船却面临着订单、产能及技术“从0到1”的严峻困境。六机部反复讨论后决定,“先争取中国香港船东到国内订船”作为国际市场突破口,最终,把在香港航运界举足轻重的爱国人士包玉刚、包玉星兄弟视为首选船东。经过联系和商议,包氏兄弟与六机部一拍即合,将原计划在日本建造的2.7万吨散货船改定在中国建造,但造船必须符合英国劳氏船级社标准,这是与苏联船舶设计建造标准完全不同的体系,限时18个月交船。
强压之下,大连造船厂团队对照着另一套全新技术体系,一项一项列出380多条难题逐一攻克和消化。1981年,“长城号”实现18个月准时交付,中国向国际市场证明了自己的造船能力,订单接踵而至。
高端制胜 国产LNG船驶向全球
纵观全球船舶工业发展史,有四次重大产能转移: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二战后美国曾占据造船业约七成产能;欧洲复兴计划后,欧洲造船业崛起,至1960年左右达到巅峰,约占全球产能66%;70年代起,造船产能向日本转移;1975年后,韩国造船企业逐步走向舞台,90年代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至1995年,中国船舶总公司共承接246万吨船舶订单,完工量达118.4万吨,中国造船业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家。自2009年起,中国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及手持订单量指标上,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但长期以来,中国在高端船型建造上并不占优势,尤其是LNG船,韩国造船企业独大,一度包揽全球近九成订单。
2008年,由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沪东中华)自主建造的中国首艘LNG船“大鹏昊”号成功交付,中国船舶工业实现LNG船“零”的突破。2019年,卡塔尔能源公司抛出“百船计划”,2022年沪东中华拿下当中12艘LNG船的订单,总额超200亿元,一举打破韩国船厂对船价垄断。中国造船业拿下这颗明珠后,更多中国船企打入高端船型市场份额。到2023年,中国可制造全球18种主要船型,其中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
劈波斩浪 迈入“三航母”时代
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2019年12月17日,三亚某军港内,一艘钢铁巨舰伏波静卧、满旗高悬。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交接入列;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这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10年间,人民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
国产航母圆梦后,大邮轮成为新中国船舶工业尚待摘下的最后一颗明珠。“过去很多年,运营在中国各大港口的邮轮全部都是国外制造,当我们决定建造属于自己的大型邮轮时,有国外船厂不相信中国能够涉足大型邮轮设计建造,更有船厂一口回绝合作。”回忆起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项目启动初期情景,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总设计师、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总经理陈刚感触颇深。
2013年,中国船舶集团启动大型邮轮建设项目,中国团队前往世界各大船厂考察。“记得当时前往欧洲三大船厂,在一艘正在建造的大型邮轮上看了两个小时,回来后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因为这个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陈刚说道。
短短四个月后,此前陈刚一行参观过的大型邮轮进行交付。“看起来工程量至少要8个月,没想到他们4个月以后就交付了,背后一定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陈刚介绍,当时法国的大西洋船厂根本不相信中国会涉足大型邮轮的设计建造领域,德国迈尔集团更是一口回绝。最终,中国船舶集团实现和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的洽谈合作。
乘风出海 国产邮轮批量化建造
中国团队历经8年攻关、5年设计建造,去年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正式交付用户,命名为“爱达.魔都号”。至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具备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能力的国家,并集齐造船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当中国首製的大型邮轮完工试航后,全球大厂纷纷表达合作对接的意愿。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得到对手的尊重。”陈刚感慨道。
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商业运营从此开启。至今年8月,这艘“海上都市”已成功运营54个航次,服务超过22万人次,近日还发布2025年航线部署计划,预计执航80多个航线。据介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设计建造过程将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国产化率计划在首製船基础上提升10%至30%。
四十六年后的2024年,中国造船业已实现连续14年保持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世界第一,市场份额超过50%。换句话说,世上每两条船完工,就有一条由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