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传承记忆/冀建数字纪念馆 留存珍贵史料

2024-10-06 05: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方励团队在英国主流媒体上刊登的广告。

  方励和团队最初遇到的难题是“寻找”─寻找亲历者和其后人、寻找被“淹没”的史料。

  “我们开始只找到十几个相关人士,我不甘心,就自费在英国主流媒体上打广告。”最终,方励找到380多位盟军战俘后代,面对面采访了130多人,收集到上万张历史照片。“里斯本丸”最后两位在世的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与威廉.班尼菲尔德通过口述,为还原历史提供了微观视角;而后人转述、口述录音、日记、文献、相片、庭审记录、航海日志等,如同历史的碎片,逐渐拼凑出事件全貌。

  面对大量“编剧都写不出来的故事”,方励又遇到了新难题:如何架构这部影片?他试图以更多元的视角去追问历史,讲述一个跨越民族与时空、能引发人类共有情感体验的故事。  方励工作室里一块巨大的黑板上铺满了各种故事,比如家里只有空坟的、有爱情故事的、儿女无尽等待的、患上战后创伤应激障碍的,“分好大类后就开始选取素材,从20个小时缩到4、5个小时,根据我们的感受慢慢往下‘扔’,有的要逼到最后1分钟才能下决定。”

  影片中所用到的素材,其实只占到总量约两成,因此方励决定要做一个“里斯本丸”事件的数字纪念馆,把这些珍贵素材呈现出来。“当年有240个家庭愿意接受采访,但还没采到一半,素材量就已经足以讲好这个故事了。”为了抢时间,方励一边开始电影制作,一边招募当地留学生以完成其他家庭的采访。如今,已经负债累累的方励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完成数字纪念馆的构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