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太空果蔬在轨种 天宫绿色大丰收

2024-10-12 05:02: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3年12月,神舟十七号乘组对“太空菜园”种植出的新鲜蔬菜进行采摘,并品尝了新鲜美味的“太空蔬菜”,同时也为新一批蔬菜培养做准备。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初,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采摘了“太空菜园”种植出的新鲜蔬菜。“太空蔬菜”现摘现吃、新鲜又美味。

  5月26日,神十八乘组迎来在轨满月,三人组充当天宫“园丁”,细心照料问天实验室的绿色植物,预计于本月底征空的神十九乘组,接力运营“绿色天宫”。今天我们通过八组问答为读者揭开天宫菜园的神秘面纱。

  问题1

  未来农业试点

  为什么要在太空种植蔬菜等植物?

  首先是利用空间实验室平台,可以研究太空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是种植的植物,可以为航天员提供食物、氧气和水。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氧气,可一定程度上淨化密闭舱室环境,获得清新的空气;生产食物,为航天员提供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丰富航天员食谱;此外,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还可实现密闭系统内水淨化,为航天员补充纯淨的水。

  三是植物可为航天员提供绿色鲜活的环境,通过照料植物可以缓解航天员压力,正向调节航天员心理情绪。

  问题2

  水分养分循环

  太空“种菜”有何难点?

  植物正常生长必须具备适宜的光照、水分、养分等。航天员表示,太空“种菜”主要有两大难点:

  一是失重环境下,水不容易深入根系里面。太空微重力环境会造成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一个边界层,水、气无法自动分离,植物必须依赖外力才能与周围环境进行正常物质交换。因此,水分养分供给技术是太空植物栽培的关键。

  二是舱内没有太阳光线照射,喜欢光照的植物不易生长。不过实验柜里有人工光源,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

  问题3

  人工栽培基质

  如何为太空种菜找到“土壤”?

  一般概念里,要种菜必须有“土壤”,不过,在太空里,利用人工栽培基质进行培养,是植物培养的主要方式,它就相当于土壤的替代品,那么要如何为植物找到可以生长的“栽培基质”呢?

  科研人员对栽培基质的选择,从早期的离子交换树脂、固态化琼脂,到后来的岩棉、蛭石、蒙脱石、P土、人工烧结的陶粒等,研究人员围绕这些基质材料,研发了多种太空植物培养水分养分供应系统。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发的空间植物培养装置,于2016年在天宫二号成功进行了生菜在轨培养试验。这次也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当时并没有让航天员在轨食用,而是将植物采样带回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此后,科研人员还设计了一种可生物降解、能重复利用的植物栽培基质,这种基质以块状结构形式存在,不会脱落碎屑,而且具备良好的通气、保肥和导水性能。

  随着科研人员不断对栽培基质和装置升级,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利用植物栽培装置成功栽培了生菜、小麦和矮秆番茄等植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还首次实现了在轨食用种植的生菜。

  问题4

  天生向水而生

  失重条件下植物的根如何扎到“土壤”里?

  太空里感受不到重力,在这种失重环境下,为什么植物的根能够往下扎到培养基质里呢?空间站虽然没有重力的引导,但是植物的根仍然会向土壤中生长,这是因为植物不仅有向重性,还有向水性。培养基质里含有充足的水分,所以类似此前种植的拟南芥和水稻种子,在萌发时就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盒里生长。同时,失去了重力带来的空间感,植物的根和茎不能整齐地向着一个方向生长,而会呈现出比较凌乱的状态。

  问题5

  迈步自给自足

  新升级的“太空菜园”有什么优点?

  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种植蔬果所使用的“太空菜园”装置,是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新设计的第二代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新升级的“太空菜园”有什么优点?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水分和营养在这里面可以得到科学自动化配置。跟上一代的太空栽培装置相比较,它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轮番、多批次种植,为未来大规模的太空种植奠定了基础。

  照明组件通过设计的合适比例的红蓝白三色光,把它的频率和光照度调整到最佳的植物的光照条件,这个栽培杯组件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合适的根系空间,类似土壤的这个部分,叫做基质,它上行的初始状态是一个干瘪的状态,通过航天员在轨补加的水,变成现在适合植物生长的一个状态。

  基质可以循环使用。植物生长后不可食的部分可以通过粉碎和压缩,重新生成一个基质块,这些基质块通过航天员的注水,重新为植物提供合适的生长空间。同时它中间还有一些缓释肥,这些缓释肥也会提供养料,供水组件供给和航天员饮用一样的纯淨水。目前也在进行新一代的这个植物栽培技术的研究,将植物所需要到的水分和养料直接供给到植物的根的附近,同时通过一些循环再生的装置,把这些多余的水分和养料回收回来,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不可用部分的一些浪费,增加可循环比例。

  问题6

  微重力太神奇

  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周期与地球上相同吗?

  很多人可能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周期与地球上相同吗?太空微重力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很多方面都会有影响。科学家通过前期的多项空间实验发现,太空微重力环境可能会引起很多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周期发生变化。比如,航天员在天宫二号工作和生活期间,种植的生菜和地面的生长周期都差不太多,而同样在天宫二号里搭载的拟南芥,生长得就比地面缓慢,但存活的时间更长。

  问题7

  斑马鱼成大热

  还会有哪些动植物要住进“天宫”里?

  除了此前已经在太空开展种植的生菜、小番茄、拟南芥和水稻,还会有哪些动植物可以住进“天宫”里呢?科学家表示,除了植物以外,空间站里还可以养殖斑马鱼、线虫等生物。在这里,科学家可以根据不同生物适宜的生长环境,对光照、温度等条件进行控制,同时,自动观察装置还可以定期给它们拍照、录视频,记录它们在太空的生活状态,让地面的科学家知道它们发育得好不好,观察它们在太空是否住得习惯。

  问题8

  海南开枝散叶

  太空“瓜果蔬菜”回到地球长得怎么样?

  在植物种植方面,太空育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经过太空育种的瓜果蔬菜,回到地球长得怎么样呢?在海南航天育种中心,育苗温室里繁育的“太空蝴蝶兰”正在盛放。种植基地里还有一大批经历过“太空旅行”的太空种子繁育出来的蔬菜,如太空番茄、太空黄瓜等。

  太空育种也叫空间诱变育种,是我国主要的航天任务之一。它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通过航天器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淨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后再经过至少4代选育,筛选出携带新性状的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

  2013年以来,海南航天育种中心从航天引种实验中,筛选出适合海南气候、土壤的航天瓜果蔬菜和花卉品种,培育种植,并在海南部分市县及岛外多个省市进行了推广种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