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7日,中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新华社
“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科学梦想。如今,中国最新入列的科考船有望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17日,拥有最大11000米的钻深能力、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设计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国家。作为中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这艘大国重器综合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承担着深海资源勘探、大洋科学钻探和深远海科学考察等多项使命,对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深海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计划,“梦想”号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大洋钻探首钻。
综合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海风猎猎,迎接梦想起航。全长179.8米,宽32.8米,排水量42600吨的“梦想”号,整装待发。
“梦想”号是中国目前吨位最大的科考船,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载员180人,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和11000米钻探能力,集成全球最先进的钻采系统,将为中国深海资源开发应用提供重要装备保障,有力支撑中国谋划实施大洋钻探国际大科学计划。
可满足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需求
随着“梦想”号的入列,中国有望在深海领域与欧美“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取得引领地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孙珍介绍,“梦想”号在最大钻深、钻探方式、动力定位、自持力、排水量,包括年度运维费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让人类距离实现“打穿莫霍面、进入上地幔”的科学梦想更进一步。
向地球深部挺进有多难?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与地球约6371千米的半径相比微不足道。有科学家形象比喻,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鸡蛋的话,目前人类对地球的研究,仍还在“蛋壳”上。
穿透地壳,才能接触到地幔──占地球体积的4/5、质量的3/4的地幔,是地球最大的“化学储库”,充满未解之谜。而被称为“莫霍面”的地幔和地壳分界面,在大陆之下约30至40公里,在大洋之下约6至7公里。也就是说,从深海向下钻探,更容易达到和突破“莫霍面”。
孙珍表示:“当时我们发起国际大洋钻探的目标就是想打穿莫霍面。人类‘钻穿莫霍面’的梦想已近60年,实际上只钻透了不到1/3的深度。要想实现它,不能仅依赖老的思想和工艺,一定要有新型的科考船。”
为此,“梦想”号配制全球首台兼具油气勘探和岩心钻取功能的液压举升钻机,顶驱的举力达到907吨,具备4种钻探模式和3种取心方式,可满足大洋钻探取心和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不同作业需求,综合钻探效率、硬岩钻进能力大幅提升,钻采系统国际领先。
海上移动“国家实验室”全球领先
作为全球领先的深海作业平台,“梦想”号堪称海上移动的“国家实验室”,科考实验功能和信息化水平国际领先。全船建有基础地质、古地磁、无机地化、有机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钻探技术等九大功能实验室,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配置有全球首套船载岩心自动传输存储系统,可满足海洋领域全学科研究需求。
中国船舶第七○八研究所“梦想”号总设计师张海彬表示,“梦想”号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攻克多项世界级船舶设计难题,国际首次创新集成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多种功能,构建起我国自主的超深水钻探装备设计建造技术体系。经两轮海试验证,“梦想”号主要性能指标优于设计要求。
根据计划,“梦想”号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大洋钻探首钻。
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最先进钻采系统
配制全球首台兼具油气勘探和岩心钻取功能的液压举升钻机,顶驱的举力达到907吨,具备4种钻探模式和3种取心方式,钻采系统国际领先。
最优船载实验室
建有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船载实验室,堪称海上移动的“国家实验室”,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图为“梦想”号基础地质实验室。
最大信息化系统
建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科考船综合信息化系统,建成“船舶智慧大脑”,可实时汇聚分析2万馀个监测点数据。图为“梦想”号的驾驶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