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内地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乱象多发,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重拳整治。图为11月11日,浙江温州主播在直播带货。\新华社
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不同用户享有不同打折优惠形式、隐藏或不送老用户优惠券……令人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现象时有发生,让不少消费者难以接受。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等四部门联合出手,重拳出击治理“大数据杀熟”乱象。有内地律师指出,由于算法逻辑“黑箱”操作价格,消费者很难证明价格差异是否源于不公平的“杀熟”行为。针对算法合规审计,律师建议可以成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有关部门也应制订成熟统一的评估标准。
“大数据杀熟”在不同行业和平台中的普遍存在,涉及机票、酒店预订、电商购物等多个领域。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胡女士在某旅行平台预订了一家酒店的豪华大床房,支付价2499元,入住当天却发现酒店该房型挂牌价实际1999元,她经过申诉后平台才同意退还差价。还有网友反映称,自己在外卖平台经常点单的餐厅原本自动有折扣,但自己选择地址后折扣就被取消,而用同事的手机下单仍有折扣。
新旧客差别对待 优惠券形同虚设
有消费者“双11”期间购买牛奶时发现,自己登录账号后显示的售价反而比登录前贵了5块钱。还有网友爆料称,自己的账号在电商平台购买某店的吸顶灯时,平台推送了复杂的优惠券发放和满减规则,最终下单价格是269元,而注册一个新ID就可以直接享受269元的价格,完全无需用券。
11月24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即日起至2025年2月14日,开展对信息茧房、热搜榜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数据“杀熟”等六个方面的算法治理。有关分析指出,专项行动开展落实,将进一步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推动技术创新与监管并重,确保算法技术的健康发展。
律师:算法逻辑存在“黑箱”操作
北京聚信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志鹏则进一步指出,大数据算法的高度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为消费者维权设置了重重障碍。由于算法逻辑的“黑箱”操作,消费者往往难以有效证明价格差异是否源于不公平的“杀熟”行为,使得维权之路异常艰难。同时,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如何穿透算法迷雾,准确识别并规制此类不公平定价行为,亦是一大挑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面临考验。
“尽管已有法律法规对‘大数据杀熟’进行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但目前仍缺乏算法合规审计的统一标准。”何志鹏表示,如何在效率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之间的权衡,是制订相关法规时必须考虑的。针对算法合规审计,可以成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有关部门也应制订成熟统一的评估标准。”
话你知 | 何谓“大数据杀熟”?
是指网络平台或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偏好、收入水平等信息,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对不同用户实施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接近于价格歧视,即商家通过差异化定价来获取更多消费者剩余,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商家利用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价格操纵的行为具有很强隐蔽性,不易被消费者察觉。
专家解读 | 大数据应用亟需与时俱进监管
当今数字化蓬勃发展的电商时代,大数据技术无疑为消费者的搜索与购物体验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潘克峰指出,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亦伴随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值得社会各界深思。
潘克峰坦言,电商平台通过深度挖掘与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偏好数据,能够精准推送个性化商品推荐,不仅显著增强了用户的平台黏性,还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得购物体验更加便捷与高效。
“然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虽然提升了用户体验,但消费者的隐私安全和自主选择权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潘克峰强调,一方面,个人数据的洩露风险随着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而增加,用户的隐私边界正被不断侵蚀;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差异化营销策略,即所谓的“大数据杀熟”,通过精准识别用户消费习惯与支付意愿,实施差异化定价,实质上是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的价格歧视。
潘克峰认为,“大数据杀熟”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更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需要与时俱进的配套监管措施来促进规范大数据应用,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