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月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内,智能机器人给老年人播放音乐。\新华社
6日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指出,当前中国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属于中上水平,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约37.4%。不过,老龄化趋势也将催生新的经济蓝海,据相关测算,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公报记者 王珏北京报道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蓝皮书称,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总量大、速度快、发展不平衡和长期化的特点,少子化和长寿趋势使得老龄化持续加深。从老龄化程度看,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老龄化程度将更进一步;2022年、202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14.9%、15.4%。与此同时,中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老龄化发展差异较大,总体上农村高于城市,东中部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东部沿海41城市进深度老龄化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中国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149个深度老龄化城市中,东部沿海地区有41个,中西部地区有72个,东北地区36个城市全部进入老龄化。
从国际对比看,2022年全球老龄化程度约为9.8%,其中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经济体分别为19.2%和12.2%。当前中国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属于中上水平,老龄化程度超过中高收入经济体,紧追高收入经济体。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约37.4%。
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达30万亿
蓝皮书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未来进入“长寿时代”后,银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增加。当前,银发经济的风口,正强烈激发产业与投资的想像力。其中,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消费、老年金融、健康、文旅等银发相关产业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银发经济正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