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扫一扫看全文
【大公报讯】6日,新华社发表题为《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四》的述评文章。文章指出:作为今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头戏”,我国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正在加快落地,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后财政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以及逆周期调节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正在生动实践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是一套“6+4+2”的“三箭齐发”方案:“6”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4”指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指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不必提前偿还。“三支箭”均指向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其风向标意义凸显。
据测算,通过“三支箭”协同发力,2028年底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5年预计可为地方政府节约6000亿元左右利息支出,既能直接缓解偿债压力,又能畅通资金链条。地方政府的“轻装上阵”,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从应急处置转为主动化解,将“暗债”转为“明债”,“组合拳”体现了我国化债思路的根本转变,传递出我国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债务风险化解”的积极信号,意味着今后财政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以及逆周期调节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需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12万亿元化债方案精准指向的是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提高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效率,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5689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9121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28193亿元,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3882亿元。
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加大对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5G融合应用设施等领域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凸显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取向,对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完善惩处、问责机制,并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这正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
促消费稳外贸政策接连出台
事实上,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已经在密锣紧鼓谋划推进中。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明确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力度支持“两新”品种和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等。
财政领域之外,多项金融政策密集发布,促消费稳外贸政策接连出台,助企帮扶举措有效实施,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打出“组合拳”……一揽子增量政策因时酝酿、因势推出,既注重当下又着眼长远。
以宏观调控应对短期挑战,以深化改革破解中长期难题,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开拓宏观调控空间,丰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向世界展现大国经济的治理智慧。
朝着既定目标实干笃行,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中国经济发展必将乘风破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