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5年广东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粤港澳联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图为1月14日,春运首日,铁路警方开展宣传活动,向旅客发放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品。\中新社
中国演员王星疑似遭遇电信诈骗、在泰缅边境失联后获救一事,连日来引发社会关注。粤港澳三地如何加强合作、联手防范电诈行为,成了正在举行的广东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代表委员建议通过完善联络机制、共享电信及金融相关信息、建立可疑资金冻结机制、拦截不法资金等措施,加强粤港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跨境合作,保护三地民众的财产人身安全。同时,探索三地法律跨境合作一体化服务,为电诈受害者提供法律协助支持。\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胡若璋、卢静怡广州报道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民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广东省政协常委曹志伟指出,从当前来看,要解决这个“疑难杂症”,应该直接从电信运营商、银行着手,通过断讯、断卡,掐断犯罪源头供给。他认为,粤港澳可以从技术层面上进行联手,通过三地政府监管以及电讯、金融行业自律的方式,建立金融数据、电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电信和金融平台的责任协同防范机制,加强跨平台、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防护、治理。
开展反诈宣传 加强防范意识
港区广东省政协常委吴学明也提出,粤港澳三地可以在电信信息上建立共同数据库,联手打击虚拟电话号码。另外,由于打击电信诈骗往往涉及跨境执法,吴学明还建议考虑成立一个防电诈专委会,将相关信息综合起来,提高相关案件的破案效率。
港区广东省政协委员彭富强则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一些隐患,个人和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信贷信息一旦被盗取,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尤其不利于内地企业“走出去”。他建议粤港澳三地联手对个人信息、企业信息进行跨境保护和监管。同时,三地监管部门应联手进行反诈教育宣传,让市民和企业加强防范意识。港区广东省政协委员庄守堃也认为,粤港澳三地可以建立电诈案件定期通报机制和防电诈宣传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定期举办最新电诈案例分享会,让公众尤其是老人家能够提高防范意识,有利于避免电诈案件的发生。
澳区广东省政协委员黎鸣山今年也带来了《关于完善粤港澳防骗联络机制建议的提案》,希望从政府联动、金融机构“遏制”及民间宣传三个方面,不断完善粤港澳防骗联络机制。其中在金融领域,黎鸣山建议粤港澳三地警方与金融机构、银行业界保持紧密沟通,组成拦截小组。一旦发现有可疑资金交易,立即通报,让不法资金即使流通至外地,亦能及时冻结,助力挽回损失。
三地法律合作不存在障碍
至于粤港澳民众在遭受电诈侵害的情况下、能否及时获得跨境法律服务援助,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黄山表示,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业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粤港澳三地的法律服务业融合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每个季度都会召开大湾区‘9+2’城市的律师协会联席会议,讨论三地共同面对的法律问题,三地司法行政机关也有常态化合作机制。这种定期互动为跨境法律事务的协调提供了坚实基础”。黄山表示,从法律角度看,三地的合作并不存在障碍,关键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率。他亦认为,三地应通过普法宣传和信息共享,共同提醒公众防范电信诈骗,提高社会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