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国家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35实现农业现代化

2025-01-23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4年9月22日,农机在黑龙江哈尔滨方正县的稻田中作业。\新华社

  【大公报讯】记者郭瀚林、任芳颉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规划》明确,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规划》强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落实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

  专家: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带动消费

  “《规划》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大面向农村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下乡。这不仅对于农民改善生活品质是实在的利好,还能有效激活农村内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打造新的消费增长极,非常值得期待。”国家乡村振兴局智库专家周文龙告诉大公报记者。

  “《规划》还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如加快种业振兴、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这些措施体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周文龙指出,《规划》突出了智慧农业与数字技术的应用,强调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下一步,有关部门预计将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5G基站、物联网节点等设施建设,为智慧农业技术落地提供信息支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