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莞日前提出,谋划建设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AI产业集聚区。图为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机器人演示桌面收纳。/中新社
DeepSeek一鸣惊人,带动大湾区制造业向人工智能+(AI+)升级的热情。新春伊始,“世界工厂”东莞即发布2025年一号文,在“AI+智能制造”“AI+智能终端”两大关键领域重点发力,增强“东莞制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在发展目标上,东莞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到2027年东莞可调度使用智能算力规模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同时,深化与广深港澳企业、高校院所共建AI实验室,一起搭上“AI+”科技快车。/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东莞报道
支持与港澳校企共建AI实验室
2月6日,东莞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提出,从算力、数据、垂直应用、平台、全产业链、资本、人才、粤港澳合作等多领域发力,提升AI相关的科研能力和产业规模。根据规划,东莞力争到2027年可调度使用智能算力规模10000P(1P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以上,这相当于能带动500万台高性能电脑;同时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
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算力券
“东莞拥有22万家工业企业,其中包括1.4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得东莞成为人工智能场景落地的绝佳练兵场。”东莞市副市长陈庆松表示,除了百度、华为、OPPO、vivo等龙头企业外,东莞还成功吸引了一批在AI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落户。目前,东莞已拥有AI企业超过500家,营收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下同)。
东莞还将设立多项资金支持AI的发展。陈庆松说,东莞将投入最高3亿元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面向制造企业开展AI+示范应用场景模型开发。另外设立总规模不少于5000万元的算力券,按不超过智能算力实际服务额5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投入部署边端智算节点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制造企业,按不超过投入额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拟建10平方公里AI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东莞目前已经形成了三大AI区域支点,分别在松山湖、滨海湾和水乡区域。其中松山湖区域拥有华为等龙头企业、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创新型高校,是东莞AI的创新高地。陈庆松透露,东莞将高位谋划建设AI产业集聚区,选址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总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将布局研发、制造、应用等产业功能。
东莞AI发展计划中,亦有香港参与的空间。东莞一号文提出,东莞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AI领域交流合作,支持企业与广深港澳等地的企业、高校院所共建AI实验室、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等,加快构建与广深港澳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