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意见》提出探索发挥智能技术在仲裁中的应用,服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图为广州仲裁日活动上,市民与智能机器人互动。\网络图片;右图:前海法院首创系统规范的香港陪审员制度。图为香港陪审员在前海法院一宗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向申请人代理律师提问。\新华社
1 仲裁地选择更自由
大湾区内地九市设立的港资、澳资企业既可以约定内地为仲裁地,也可以约定香港、澳门为仲裁地解决商事纠纷。
2 建设一流仲裁机构
规划建设大湾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立大湾区统一仲裁规则和线上争议解决平台。
3 完善业务模式
规范发展互联网仲裁,探索发挥智能技术在仲裁中的应用,服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4 建立司法与仲裁对接服务平台
在内地九市建立功能完备、运行规范的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的对接服务平台,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仲裁保全等事项的办理提供便利,促进仲裁与诉讼有机衔接。
5 建立大湾区仲裁及仲裁司法审查案例库
加强典型案例发布及宣传工作,指引仲裁机构依法办理仲裁案件,鼓励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6 共享仲裁员
支持建设粤港澳三地仲裁员推荐名册,推行大湾区仲裁员资源共享、互认互聘。研究制定大湾区仲裁秘书国际化服务推荐标准,探索建立大湾区仲裁秘书推荐库和仲裁庭自主选任仲裁秘书机制,推进大湾区仲裁秘书共享共用。
7 涉外仲裁人才培养
支持建立大湾区涉外仲裁人才联合培养培训工作机制,粤港澳三地共建仲裁员和仲裁秘书培训实践基地,开展内地九市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仲裁员联合培训。充分发挥香港有关涉外法律人才培训机制的作用,实施涉外仲裁人才培训项目。
大公报记者敖敏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