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杭州宇树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是当地近年营造优越创新生态的成功例子。右图:贾康指出,杭州、深圳等地近年孕育出众多成功的领军企业,无一不是在优越的创新生态中自发成长起来的。图为在杭州展出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中新社
2月8日至10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河套、前海和盐田港进行调研,并与多位特区司局长进行近4个小时的座谈。香港各界纷纷表示要紧抓机遇,推动香港各方面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日前在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特区政府可探讨创设包容性创新发展环境,为新兴产业的萌芽与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可借鉴欧洲与内地都看重的硅谷成功模式,加码通过设立孵化器园区等方式支持创新企业群体,让市场在竞争中自然孕育出领军企业和前沿技术。\大公报记者 孙志、李畅北京报道
“前沿领域的头部企业不是政府能设计出来的。政府虽难以直接指定或扶持特定企业或技术成为新领域的前沿或头部,但营造一个高度包容且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却是其重要职责。”贾康指出,香港在这方面拥有深厚的底蕴与独特优势,其历史上的准自由港特质,不仅促进了贸易的繁荣,也奠定了金融业的显赫地位和联通了内外双向投资。
营造政策友好氛围 鼓励探索
他续称,在数字经济与前沿创新领域,香港的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为激发这一潜力,政府可借鉴欧洲与内地都看重的硅谷成功模式,并再加码通过设立孵化器园区、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为创新企业群体提供广泛而灵活的支持,而非只考虑特定的扶持对象。这种做法旨在营造一个政策友好、鼓励探索的氛围,让市场在竞争中自然孕育出领军企业和前沿技术。
贾康举例说,中国近年众多成功的案例,如杭州的阿里巴巴、深圳的腾讯,以及享誉全球的比亚迪、大疆无人机等,无一不是在优越的创新生态中自发成长起来的,而非政府直接规划和指定培育的产物。因此,特区政府可研究创设包容性创新发展环境,强化自身优势,为新兴产业、头部企业的萌芽与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推动香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贾康提到,实施制度型开放,我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就需要遵循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的要求。为此,中国积极寻求加入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样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及投资便利化多边协调组织。他分析称,“这实际上是中国深化自我革命的一部分,通过进一步的‘清理文件柜’,来调整和优化既有的规则、法律体系,实现制度规则的外向对标,进而促进自身的更好发展。”
区域协同合作 推动湾区创新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中,香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贾康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中央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是旨在将珠三角地区打造成我国的强劲增长极,并与世界上其他著名湾区相媲美甚至超越。香港可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合作,通过加强与深圳、广州等地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湾区的创新发展。
他续指,香港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要特别看重它对于全局标杆和引领作用。在大湾区里内嵌了深圳要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行示范区,此一战略部署带有梯度推移的逻辑,就是要鼓励大湾区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走在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前沿而带动其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