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蛇行千里【中国速度】/万亿投资强基建 千城竞发再提速

2025-03-05 05:02: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预计今年中国基建将迎来新的热潮。图为2022年,白鹤滩水电站10号机组投产发电。\新华社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基建协同布局、接续而起,不断刷新“中国速度”,擦亮“中国名片”。今年伊始,在“冰雪经济”的带动下,中国基建再度迎来“开门红”:传统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各地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头戏的项目规划投资累计超万亿元……业界普遍预计,在2025年全国两会最新政策导向的加持下,中国基建将继续按下“加速键”,并为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源。\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

  2025开年以来,在第九届亚冬会的带动下,中国东北地区的基建项目延续了火热态势。官方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综合开工率为28.39%,同比增长7.41%,环比增长1.38%。其中港口设备开工率为64.88%,履带式起重机开工率为58.26%。而放眼全国,整体工程机械开工率也达到了39.62%。其中,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海南、湖北六省开工率,均超过60%。

  化债政策支持 地方腾出手脚

  事实上,2025年中国基建率先启航,各地早有绸缪。大公报记者查询各省投资规划发现:北京今年将集中推进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海重大工程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86项,全年安排投资计划2400亿元;江苏今年拟安排重大实施项目500个,同比增加50个,年度计划投资6526亿元,同比增加118亿元;浙江则分两批安排“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其中第一批年度计划投资就达到1.15万亿元……而在这些重大项目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均是当仁不让的重头戏。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为2025年中国基建的“凯旋高歌”提供了强劲引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提升赤字、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均有力推动了基建投资的稳健增长。10万亿元化债政策则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压力,使地方政府能够“腾出手脚”,聚力于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指出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中国基建的历史,可谓成绩满满、画卷绚烂。在国内,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全国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外,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成果不断,中国基建成为叫响全球的亮眼名片。

  近年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5G网络快速发展,高标准高品质基础设施比例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速,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重不断提升,有力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基础性网络不断拓展,农村公路持续增加,农村供电网络持续优化……总体而言,传统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基础设施结构更加合理,各领域建设全面开花。

  国家统筹协调 保障项目进展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所长杨萍日前公开表示,中国政府提前下达了2025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国家发改委也于去年10月下达了今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杨萍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资金支持和要素资源保障,推动尚未开工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到今年底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展望2025年的中国基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大公报说,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国内基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此外,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预计2025年中国基建将迎来新的热潮。而基建发力,不仅能为整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能推动产业升级、创新科技及民生福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