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Manus的研发团队负责人季逸超在发布视频中介绍功能。公开资料显示,季逸超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曾创办Peak Labs,因开发猛犸浏览器获真格基金和红杉中国天使投资,2012年3月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人物。
3月6日凌晨,是全球科技圈又一个不眠之夜,令人热血沸腾的主角,是名叫Manus的国产AI产品。作为全球首款真正自主的AI智能助手,Manus像专业级秘书一样,懂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不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还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执行力超强,测试显示它在性能方面超越OpenAI Deep Research同层次大模型。
为了尝鲜,很多人彻夜蹲守邀请码,二手平台上一个邀请码已被炒至数万元。专家向大公报表示,Manus的诞生延续了此前DeepSeek引发的国产AI创科热潮,它重新定义人机协作边界,能独立完成从任务设定到成果交付的全流程操作,实现了AI大模型从“建议者”到“执行者”的跨越。
学者:开源共建生态 延续DeepSeek热潮
开发团队表示,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SOTA(State-of-the-Art)的成绩,显示其性能超越OpenAI Deep Research同层次大模型。onica发布的官方演示视频显示,当用户向Manus发送一个包含10份简历的压缩文件,Manus像专业秘书一样,先解压文件,然后逐页浏览每份简历,并记录重要信息。
可随时关闭电脑 静候任务完成
Manus还能异步处理文件,着用户可随时关闭电脑,等任务完成后,它会发出通知。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随时给它新的指令。视频中,用户额外向Manus上传5份简历,在认真阅读了全部15份简历后,Manus给出了排名建议,并提供了候选人资料和评估标准作为参考。
此外,在Manus官网上还提供很多其他实例,包括策划一场旅行计划、构想采访提纲、提供股票分析等。Manus记忆能力强大,遇到服务器崩溃等现象仍能接上之前断掉的工作流程,重新开始工作。这表明,Manus拥有具备超强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数字大脑”,能够理解复杂指令、自主学习、跨领域协同,真正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目前,Manus只能通过邀请码登陆使用。大模型发布后,一度导致官网注册页面崩溃。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该产品使用邀请码被炒至上千元甚至5万元。Manus AI合伙人张涛6日下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公司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从未投入任何市场推广预算,内测期间系统容量有限,将优先保障现有用户的核心体验,并逐步有序释放邀请。
从“建议者”向“执行者”跨越
“作为一款通用型AI Agent,Manus不仅重新定义人机协作边界,也为AI技术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工信国际副总经理魏志国向大公报表示,Manus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链路自主执行能力。它通过“规划─执行─验证”的多代理协同架构,能独立完成从任务设定到成果交付的全流程操作,让AI大模型真正实现了从“建议者”到“执行者”的跨越。
魏志国提出,在用户体验方面,Manus目前展现极高便捷性和泛化能力,覆盖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此前由DeepSeek所引发的开源热潮,目前仍然在延续。”魏志国谈到,Manus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共建生态。在未来,它还将嵌入更多硬件系统和企业工作流,甚至成为个人的“数字分身”,为经济和社会带来更广泛的技术变革。
Manus背后的Monica团队,创始人为92年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肖弘。根据企查查资料,Monica运营方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肖弘于2023年将公司股权转让予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红色蝴蝶公司”)法定代表人冯琼花、薛凤英。目前,Monica背后公司为红色蝴蝶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由Butterfly Effect(Hong Kong)Limited全资持股。
英雄出少年 Manus创始人肖弘是90后
在Manus刷屏的同时,其背后的Monica团队也引发了大量关注。公开资料显示,Monica创始人肖弘(见图)是一位年轻的连续创业者,1992年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在校期间,肖弘曾带领团队先后推出志愿填报助手、圈子集市、华科版微信校内漂流瓶和微信上墙等功能,走红校内外。
2015年毕业后,肖弘创办了夜莺科技,获得来自腾讯、真格基金等知名产业基金和投资机构的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后推出了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两款产品,累计服务超200万B端用户,并帮助企业触达数亿C端用户。
2022年,大模型兴起,肖弘敏锐地捕捉到AI领域的巨大潜力,正式创立Monica,并专注于海外市场。通过推出独立开发者产品ChatGPT for Google,Monica迅速完成了Monica的冷启动,并获得大量用户。截至2024年,Monica的用户数量已达1000万,在海外同类产品中位居头部,保持着可观的盈利。
话你知 | AI Agent
AI Agent是一种能自主感知周遭环境、通过内在的智能处理进行决策、执行相应行动以达成特定目的的智能实体。其特点在于自主性,即不依赖持续的人为指令,可依据任务需求自我调整策略。
2023年,中国AI Agent市场规模为554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至2028年将达8520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7%。
目前,AI Agent已较大范围落地电商、教育、旅游、酒店、客服领域。在电商领域,AI Agent主要应用于智能客服和导购;在教育领域,AI学习机器人和助理得到广泛应用;在旅游业中,AI Agent可实现智慧旅游服务,如智能规划、实时导览和商品推荐等。此外,AI Agent在客服支持、酒店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带来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AI Agent技术还被应用于网红形象及IP内容制作。目前,中国的个人网红博主数量达2000万人至3000万人,其需求量巨大。
在中国,AI Agent正促进软件智能化。未来,企业将利用AI重构应用、整合知识资源并优化内部流程。AI Agent将更深入地融入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中,成为“数字分身”,全面协助并解决用户的各种需求。
巨企进场 腾讯阿里早着先机
“DeepSeek之后,又迎来一个科技圈的不眠之夜。”6日凌晨,不少科技爱好者彻夜未眠,等待着中国AI初创公司Monica推出的通用智能体产品Manus的内测邀请码。在社交媒体上,用户疯狂求码,二手平台上甚至出现大量高达数万元的交易标价。这场“狂欢”背后,不仅折射出AI技术的颠覆性潜力,更揭示了谷歌、微软、腾讯、阿里等巨头早已布局的智能体赛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Manus的走红并非偶然,它是智能体技术商业化浪潮兴起的典型代表。自2024年末始,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大这一领域的投入,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通过投资或自主研发方式进入赛道,百度则专注于企业级智能体解决方案,AI智能体逐步从概念走向产业化。
有业内人士认为,Manus邀请码被炒作的现象凸显了智能体推广过程中的矛盾。一方面,邀请码的稀缺性让用户产生了“特权感”,为产品营造出火热的氛围;另一方面,二级市场交易以及过度营销的行为可能会破坏公平性,甚至掩盖技术创新的核心价值。此前,Clubhouse等产品就因采用类似策略,虽一时火爆却未能长久。事实证明,产品的最终用户留存,还是要依靠产品本身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