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越来越多中国新企 诞生就有“国际範”

2025-03-13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不少中国企业正大力构建全球化布局。图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外国参观者在体验小鹏飞行汽车。\新华社

  在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自创立之始便展现出鲜明的“国际範”,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舞台上的新兴力量。有业内人士向大公报表示,与过去几代的中国民营企业大不相同,新一代的中国企业从创业开始时就具备国际视野,懂得在全球化分工中找准自身定位,善于调动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类资源,实现企业自身的深远发展。\大公报记者 苏雨润

  多渠道宣传 增强品牌国际认同度

  为点亮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首张名片,如DeepSeek(深度求索)、POP MART(泡泡玛特)等不少中国企业在诞生之际便选择英文名称,并且后续产品也多以英文命名。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表示,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正采取全新的“语义跃迁”战略,“具体而言,英文名称通过创造心理上的‘国际默认感’,使国际消费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品牌的全球属性,减少文化抵触,增强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同度。”

  在媒体宣传推广方面,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X、Facebook等国际社交平台及行业权威新媒体等多元渠道,向世界讲述自身的品牌故事。沈阳透露,中国企业通过外媒宣传,使企业迅速从产业链边缘跃迁至全球认知中心,从而获得资本、市场关注与政策支持等战略资源优势。相比之下,国内媒体宣传更侧重于本土市场的品牌塑造与消费者认知,而外媒宣传则更注重在全球产业链中建立战略地位。

  融资工具使用多元

  谈及融资环境,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向大公报记者表示,与传统企业更多依赖国内银行贷款或在国内股市寻求IPO(首次公开募股)不同,新兴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更加多元,他们更加注重引入国际化战略投资者,希望通过他们的国际背景,既能带来技术和资源的赋能,又能对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帮助。

  “新兴的中国企业在融资工具的使用上也非常多元。”李志起透露,过去的企业大多只会在股权和债券之间进行平衡,但现在资产证券化(ABS)和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这样的工具已经被普遍使用,在促进资本流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及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也在频繁运用GDR(全球存讬凭证)等境外融资方式实现企业与海外资本市场的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与风投机构合作,例如红杉资本、日本软银等国际化投资机构往往是科技企业在进行融资时的首选。李志起强调,选择这样的风投机构既能融到大量资金,也可以帮助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借助投资方的网络来开拓业务。他表示,现在的企业可能并不将追求在国内实现IPO视为唯一通道,香港、美国甚至欧洲的股市也成为他们的目标。“像蜜雪冰城、宁德时代这些选择在港股上市的企业,他们的眼光会比以前更加的开阔,对海外资本的选择权也在不断的加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