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牛团伙常见架构
近日,内地知名男歌手全国巡演火热进行中,然而不少歌迷却面临“一票难求”的窘境。与此同时,黄牛却趁机高价倒卖门票,引发关注。大公报记者渗入有上百人的黄牛群,发现黄牛们以“人海战术”抢票,而门票外的各种补贴和相关资源也成为他们倒卖的对象。凭借这一系列操作,黄牛群体赚得盘满钵满。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黄牛的横行让“公平抢购”成了笑话;而在黄牛江湖里,“大黄牛”网住的既有消费者的资源,更有新人们的廉价劳力与欲望。\大公报记者 王茂上海报道
“谁能告诉我,怎么才能抢到D歌手上海站的演唱会门票?”一名粉丝在朋友圈无奈地感叹。与此同时,大公报记者潜伏在一个名为“百万门票补贴群”的微信群中,眼睁睁看着群里一名绰号“财哥”的黄牛甩出6张D歌手演唱会门票的截图,配文一个红包符号后面跟了个数字“600”。外行人或许一头雾水,但经过群内多日的“薰陶”,记者早已明白,这是每张票加价600元(人民币,下同)的暗号。
这个由财哥新近组建的黄牛群,定位明确:招收一些“黄牛小白”来冲刺人海战术,同时也为那些刚入门、跟着老黄牛学习倒卖技巧的新人提供“培训”和“实战”机会。群开张不到一个月,人数已逼近150人。这仅仅是新人群的数量,据悉,很多黄牛核心大群,都拥有400至500人数,且不止一个群。记者所在的新人群内,除了为首的几个专业黄牛,多数兼职黄牛都是公司职员、大学生或是家庭主妇。
“大牛”高压治群 “小牛”为钱死忍
记者从群内获悉,随着各大电商平台、票务系统打击黄牛技术不断升级,很多时候只用刷单软件并不奏效,甚至会被封号,而人海战术这种看似原始的抢夺资源方式,目前依然是主流方式。财哥的群内气氛热火朝天,用人海战术抢购商品、门票和各类补贴资源,甚至电商平台上的限时限量折扣数码产品、大牌化妆品、乐高玩具,都成为倒卖的对象,群里每天充斥着抢票成功的炫耀、交易暗号的交流,以及新手们对财哥这类“大黄牛”的膜拜。
因为财哥在群里定下的规矩很多,真名无人知晓,也没人敢问。虽然他头像看着年轻,但在群里规矩多、脾气大,常在群里喊话,“想赚钱就得守我的规矩。”“不听话的,滚蛋!”新手入群第一课,不是抢票技巧,而是熟读他的群公告,包括不许洩露群内信息、不许私自加人、不许抢他的一手资源等等。
财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从注册账号、养号技巧,到使用抢票软件、规避平台封控,每一步都讲得头头是道。他脾气火爆,稍有不顺就开骂。一次,新人小张因为抢到货后没有及时发快递,导致一笔交易被取消,财哥直接在群里语音怒吼:“脑子呢?教你三遍还不会,废物一个!”小张私下告诉记者:“被骂得想退群,但想想跟着他可以赚钱,还是忍了。”
倒卖热门演唱会票 利润惊人
黄牛的赚钱,一是赚加价的钱,还有一个就是赚差价。若货物或资源抢手,比如热门演唱会门票、展览门票等,可以加价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上述提及正在巡演的歌手,外场很边缘的票,少说也能加价400元以上,内场前排更能炒上万元。至于赚差价,则是派人盯着大型电商补贴后的限时折扣商品,一旦发现开售就以人海战术抢购,抢货后在二手平台贩卖。一些限量版抢到后还会先囤着,等网上炒起来再放货,更是让黄牛们赚得盘满钵满。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黄牛的横行让“公平抢购”成了笑话。记者采访了10名消费者,8人表示曾因抢不到东西而被迫找黄牛加价购买。消费者的愤怒与无力感,与黄牛的轻松赚钱形成鲜明对比。
财哥赚的看来不少,还非常喜欢晒,除了晒赚钱截图,更多的是晒到处吃喝玩乐的场景。新手们眼红得不行,纷纷表忠心:“财哥带我飞!”“教我几招吧!”财哥却扔下一句:“想学?先把这周任务完成再说。”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总能让新人心甘情愿为他冲锋。财哥的发迹,折射出黄牛江湖里的残酷与诱惑。他教会新手如何抢票抢货,却也用暴利与高压编织了一张网,网住的既有消费者的资源,更有新人们的廉价劳力与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