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前海近年积极进行司法创新。图为1月9日,广州海事法院前海巡回法庭启用,审理一宗涉港人及外企的纠纷案。下图:前海以司法创新吸引外企进驻。图为1月22日,汇丰设于深圳前海的新办公大楼“HyQ前坊”揭幕。
作为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国家首个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前海近年来在司法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海法院通过推动两地法律规则衔接,为港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和更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并率先大幅简化涉港澳案件诉讼程序,将手续成本缩减到“零花费”,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集中管辖前缩短14.2个月。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为香港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环境,也为前海吸引大批外资企业落户。/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
2024年4月,香港居民邵先生来到前海法院处理与某银行的纠纷。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后,法院将案件委派给了香港特邀调解组织香港调解会进行调解。双方依照香港法律达成调解协议,法院第一时间为双方出具了具有执行效力的司法确认书。双方对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境纠纷解决机制称赞不已。
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澳门的功能类似,前海的司法制度创新也是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体现。通过推动两地法律规则衔接,前海为香港同胞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和更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长期以来,前海实际使用港资占深圳过半,涉港纠纷也较为集中。2015年1月28日,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成立,为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司法改革示范法院,集中管辖深圳市应由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及前海辖区内第一审民商事案件和知识产权案件。
引逾1.1万家外企 港资占比85%
前海法院披露,2015年2月至2024年12月,前海法院累计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21900件,覆盖143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受理涉港商事案件14041件,是全国受理涉港案件数量最多的法院。
前海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谢雯告诉记者,前海法院是全国适用香港法审理案件最多的法院。前海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系统全面的域外法查明与适用体系,首创境外法律专家在线出庭查明法律,依法尊重和保障当事人选择适用域外法,十年间累计适用域外法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审理案件236件,其中适用香港法审理案件149件,占比超过六成。
审理效率上,前海法院率先大幅简化涉港澳案件诉讼程序,明确当事人可通过港澳地区官方网站查询法人主体信息,替代港澳法人主体资格材料公证和转递手续,将以往花费二十馀天、数千元的手续成本,缩减到“半小时+零花费”。目前,前海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3个月,较集中管辖前缩短14.2个月,效率提升4.5倍。
法治环境护航下,近年来,前海吸引超过1.1万家外资企业落户,其中港资企业占比达85%。汇丰集团“落子”前海的故事就是上述数据的最佳注解。2017年时,汇丰集团董事会成员考察全国多地,听闻前海可以适用香港法、域外法审理案件,董事们一下来了兴趣,回去立即开会研究,最终在前海设立了区域性总部。
“双城两院” 共建国际仲裁中心
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是国家首个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除了司法制度方面的创新,前海多元化、国际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同样为境内外当事人化解了大量纠纷,并在服务“一带一路”纠纷解决方面积累了丰富实践。
创设于1983年的深圳国际仲裁院是粤港澳地区第一家仲裁机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产物。自2019年起,深圳国际仲裁院已在香港创设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形成“双城两院”的新发展格局。在前海注册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港资港法”协议选择香港法律作为民商事合同的适用法律,也可以通过“港资港仲裁”协议就商事争议在香港进行仲裁。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曾对此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动香港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与内地签署了九项民商事法律互助安排,香港和深圳在推广仲裁方面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执行主席刘晓春认为,“深圳和香港通过协同创新,已创造了‘双城、两院、双法域、双规则、双轨实践和双名册’的差异化互补性‘六双’独特优势,共同建设面向世界的亚洲国际仲裁首选地,为共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着‘双引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