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月21日20时50分,经过约7小时出舱活动,神十九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和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
新增195台(套)监测设备,观测能力覆盖日地空间全圈层,将显著提升中国空间天气预报预警能力。2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这个巨大的“监测网”,助力中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同日,神十九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蔡旭哲的太空出舱次数累计达到5次,成为目前中国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这个闪耀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多年来非凡征程上的新纪录,背后有中国子午工程保驾护航。
【大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什么是空间天气?为什么要开展空间天气研究?据介绍,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引起的日地空间环境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被称为空间天气。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卫星、通信、导航、电力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太阳风暴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干扰卫星通信,使车载导航的精度受到影响,人们在开车时跟着导航就有可能走错路。
给地球戴上“太空护目镜”
“日地空间是当前航天活动、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被认为是陆海空环境之外,人类活动的‘第四环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李晖说,掌握日地空间环境特征,揭示空间天气变化过程及规律,既是科学研究前沿,也具有重要经济社会价值。李晖形容,刚建成的子午工程二期,就像给地球戴上了“太空护目镜”,其监测网更大、装备更精密、观测更清晰,能更早发现危险征兆并发出警报。
据全国人大代表、“子午工程”二期工程总指挥王赤院士早前介绍,“子午工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空间站等重大航天活动提供60余次空间环境保障服务,为航天器发射返回、在轨运行和航天员出舱窗口规划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技术研发室正高级工程师薛炳森曾表示,中国空间站位于400公里左右高度的轨道,要经历严酷的空间环境,比如高真空、高能粒子辐射、从-100℃到100℃的高低温交变等,这就需要准确的空间天气预报,保护航天员的安全。
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间会经过严密计算与安排。“准确的空间天气预报,将为航天员‘太空漫步’保驾护航,不会让其遭遇太阳质子事件。”薛炳森说,“地面系统时刻监视着太阳高能粒子的变化,一旦突破阈值就会紧急命令航天员返回舱内。”
预警太阳质子事件爆发和强度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作为国家级空间天气业务单位,为航天器发射及在轨运行提供空间天气预报及影响评估服务,为载人航天任务提供出舱时间窗口预报,避免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刚好遭遇严重的太阳高能粒子辐射。
预报员根据太阳表面黑子的形态和演化特征,能提前1至3天知晓太阳质子事件的爆发和强度,航天地面系统可以根据预报结果安排航天员出舱,提供更高的出舱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