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AI“复活”逝者 清明祭祀新潮流

2025-04-04 05:02: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山西的一位老人与手机里自己的“数字分身”进行对话。右图:包括AI在内的数字技术近年来逐渐进入殡葬领域。图为北京的一家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墓园”。

  清明时节,除了传统的扫墓祭拜之外,一种新的缅怀方式正在悄然流行。在内地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人分享用AI技术“复活”逝去的亲人的影像、文字。几年前,想要以影像的形式“复活”逝者,需要借助专业团队,成本高昂。而现在,借助国产AI的进步,普通人仅凭一部手机,就能自己DIY完成简单的影音合成,成本低至几元甚至零元。

  专家指出,AI“复活”牵涉到的技术并不复杂。只需一张老照片、几段生前语音,甚至是文字纪录,AI就能让逝者的影像再现,甚至与家人“对话”,弥补现实中难以言说的遗憾。/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香港电影《破‧地狱》里有一句触动人心的台词说道,不止死人要超度,生人都需要破地狱,生人都有很多地狱。事实上,亲友猝不及防地离世,总让亲人心中遗憾。近年来,AI“复活”逝者,成为生者破解心结的办法之一。

  视频软件“对口型” 逝者“开口说话”

  “外公离世一年,妈妈还是经常会梦到外公。外公走得很突然,一句话都没留下,我知道这件事成为了妈妈的遗憾。”来自潮汕的郑同学,将外公的照片和声音在AI视频软件内合成了视频,“复活”了外公,“用视频软件的对口型功能做的。”她说,其实自己做的视频并不专业也不精细,只是希望可以打开妈妈的心结。

  “回来啦,吃饭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照顾好自己。”视频里,郑同学的外公笑着坐在沙发上閒话家常。另一个视频,是母亲和外公牵着手爬山,外公对着镜头挥手。这些以照片为基础生成的视频,看得母亲不住抽泣。

  “哪怕是假的,也能给人安慰。”郑同学没想到自己DIY的视频可以让母亲有如此大的触动。“去年听说有这个技术,但要花钱请团队制作,很感谢现在的AI技术可以让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复活’亲友,给了大家一个好好告别的方式。”

  “我用了AI软件,让它假装过世三年父亲的语气和我聊天,本来没什么期待,只是当个安慰。但看到屏幕对面那头的回复时,眼泪突然就流下来了。”白小姐的父亲去世三年,她试着输入父亲生前的聊天纪录,以AI生成了新的对话:“累了就休息,不要逞强”,一句回复让她瞬间飙泪,“这就是他会说的话。”白小姐说,其实用文字“复活”亲友成本很低,很多免费软件都可以设置指令让AI“扮演”逝者对话。“最重要是释怀,别看我只是说了简单几句,但和过去憋在心里感受完全不同。”

  记者实测发现,AI软件通过新老照片合成,完全可以实现一次跨越时空、生死的拥抱。而一些视频剪辑软件简单的对口型功能,配合AI“换脸”的技术,亦可以让逝者的音容笑貌重现眼前。

  律师:多一份谨慎 避免侵权风险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通表示,AI“复活”逝者的核心技术涉及算法、模型和计算框架,其实都已经很成熟。

  但技术在带来情感慰借的同时,也引发了隐私、安全以及法律层面的争议。广东简宏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俊翔表示,如果家属出于个人情感需求利用AI技术复原逝者形象,通常属于私人行为,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个人或委托公司制作“复活”视频一般不会构成违法。“但如果未经许可制作、传播甚至贩卖这类视频,就可能侵犯逝者的肖像权,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法律纠纷。用户在使用这项技术时,也需要多一份谨慎,充分了解法律红线,避免陷入侵权风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