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再生绿氢能源科技亚洲有限公司(下称“再生绿氢”)正式签署《年产80万吨绿氨风光电氢氨一体化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这一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的标杆性项目落地“风电之都”,标志着港企深度参与国家“双碳”战略布局,亦为全球绿氨供应链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该项目核心设备由再生绿氢自主研发,生产的绿氨产品将销往欧盟,应用于高碳排工业领域,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0万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动中欧绿色产业协作。\大公报记者 乔辉、王月报道
该项目计划通过绿电驱动自主化电解水製氢技术,年产绿氢约11万吨,并进一步合成80万吨绿氨。
自研大型电解槽 填补技术空白
项目核心技术采用中石油吉林化工设计院与中国能建山西电力设计院联合设计方案,集成美国KBR合成氨工艺包,而核心设备──2000标方模块化碱性电解槽,则由再生绿氢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亿境星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采用新一代催化剂和复合隔膜,其“宽负荷、低电耗、易维修”特性可显著降低绿氢生产成本,填补国内大型电解槽技术空白。
欧盟碳关税政策(CBAM)实施背景下,绿氨需求激增。该项目生产的绿氨产品将销往欧盟,应用于化肥生产、清洁发电及钢铁行业氢能替代等高碳排领域。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0万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乌兰察布市素有“空中三峡、风电之都”的美誉,有效风场面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年太阳总辐射高值区,风电等效年利用小时数3000-3600小时,光伏等效年利用小时数1500-1800小时。
乌兰察布打造绿氢全产业链
近年来,乌兰察布依托风光资源禀赋,加速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此前已落地三峡、国家电投等企业新能源项目,此次引入港资绿氨项目,将进一步贯通“绿电─绿氢─绿氨─出口”产业链,助力其推进绿氢“製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
再生绿氢能源科技亚洲有限公司总部设于香港,专注氢能装备制造与氢基绿能的生产及商业化应用,旗下北京亿境星氢能公司拥有多项电解槽核心专利。再生绿氢董事局主席表示:“选择乌兰察布,源于其资源与政策叠加优势,项目将推动中欧绿色产业协作,展现香港企业在国际低碳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业内分析指出,该项目不仅开创跨境绿氨贸易先河,更凸显香港联通国际资本与技术、内地资源与市场的优势,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提供示范样本。